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官造,《大明景泰年制》款) 

<< 乾隆 宫粉地粉彩花卉“万寿无疆”大碗(官窑,《大清乾隆年制》款)

浏览数: 96

清晚期 银累丝嵌彩宝佛八宝长寿罐一对 >>

简介:  

此件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藏草瓶甚为重要,查阅公开资料和拍卖纪录,目前可知同类者屈指可数,其中一件更是于2018年在香港苏富比以2172万港币的天价成交。此藏草瓶极具藏族特色,为明清两朝重要的佛前礼器,并且以宫廷技法铜胎掐丝珐琅制作而成,当为明朝宫廷所用或由宫廷赏赐西藏喇嘛等高僧大德之用,级别甚高,极具收藏价值。 此瓶造型简洁大气,纹饰布局丰富,看似繁缛但布局颇具章法。盘口,瓶口折沿下翻而外撇,乃藏传佛教法器特有形制;束颈,丰肩,腹部弧线下收,平足,足底环刻“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楷书寄托款;通体掐丝纹饰,以蓝色珐琅为地,其上以红、黄、白、绿等各色釉料填彩,用色丰富,搭配巧妙,纹饰线条流畅颇为生动。口沿掐丝卷草纹,分别以红蓝两色相间分布,局部以悦目的黄色点缀;口沿外侧缠枝莲纹;颈部以凸弦纹为界分上下两层,掐丝莲托佛家八宝纹,莲枝相互缠绕,纹饰流畅优美;工匠以红、黄、黑等色来表现不同的莲瓣,上托佛家八宝纹。佛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是象征佛法的八种物象。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这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等多以此八种图案为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肩部装饰硕大的俯莲瓣纹,足沿为仰莲瓣纹,上下呼应;腹部为主题纹饰,装饰硕大的缠枝莲纹,枝蔓弯曲环绕,莲花盛开,工匠以白、蓝、红等颜色装饰莲瓣,表现莲瓣盛开的层次感,通过髙低与粗细的变化增添视觉立体感;纹饰的釉色艳丽灿烂夺目,展现了当时宫廷珐琅器的高超制作技艺和辉煌成就。 藏草瓶,亦称“甘露瓶”,为藏传佛教陈设用法器,御制甘露瓶用于在宫廷之中赏赐西藏僧侣之用,或置于佛堂之前,用于盛水或插草,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检阅公私收藏仅见数例,一件为乐从堂收藏,此件曾于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公开展出;另一件为瑞士苏黎世雷特伯格博物馆所珍藏,据资料介绍与乐从堂所藏应为一对。从其没有明确的断代来看,也是无款或署寄托款的。其实明清以来佛教法器多有不署款的现象,这也是有皇帝个人的意愿在里面的。我们就以清代为例,《乾隆记事档》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档案所说“甘露瓶”就是藏草瓶,并提到“奉旨烧造……俱不要款”,可以看到有无款识并不影响此类器物的官造性质,只是皇帝出于敬奉神明的考虑且是皇家用,不用署款罢了。再回到这件明代藏草瓶,其虽然书有“大明景泰年制”寄托款,但通过器型与纹饰对比可以看出与本件拍品极为接近,故而不排除是同一时期之物。那么明早期的器物为何会有“大明景泰年制”寄托款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古人的认知和情绪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历史悬案,不排除明初政治上的诉求,明初政治高压,反元情绪强烈,明初的文人不愿认定这种创新艺术为元代人所为。所以明清以来文人和收藏家都一直认为青花是永宣时期创烧,而景泰蓝为景泰时期创烧。故宫博物院有一些诸如本拍品圈足下署「大明景泰年制」款,但釉料及制作工艺时代特征明显,关于此器之署款与器身年代之错差,杨伯达先生曾著《景泰款掐丝珐琅的真相》一文加以阐述,并得出“景泰款掐丝珐琅中的绝大多数款识是后刻的,但这些掐丝珐琅的生产时期则比后刻景泰款的时期早得很多”这一结论。 比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清宫旧藏掐丝珐琅簋式炉圈足中间为“大明景泰年制”款。我们知道,每个时期的器物有每个时期的特征,这就是文物鉴定上的类型学。从造型上就可以明显看到,此件掐丝珐琅簋式炉的造型当出自宋元。我们可以跟四川遂宁南宋窖藏出土的一件青釉簋式炉作对比,把掐丝珐琅簋式炉的口和底去掉,两者造型基本一致。所以现在学者一致认为这种掐丝珐琅簋式炉的口底为后配,而器身为元朝。 再比如故宫博物院的另一件元代也是署景泰款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环尊,如果把它的上部和底部去掉,只剩中间的这一截,跟上海博物馆的元青花罐做个对比,它们之间的造型和纹饰都非常相似。因为有相应的元代瓷器做比较,可以断定这件东西的中间部分为元代的掐丝珐琅罐,其余上下均为明代改制。这已经成为文物界共识。 珐琅工艺发源于古地中海文明,长时间流行于欧洲;与中国结缘,始自“蒙古西征”。十三世纪蒙古远征军横扫欧亚大陆,从中亚地区带回大批手工匠人,输往后方。掐丝珐琅工艺的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随工匠进入中国,在元末明初之际悄然生根。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其做法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釉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而成。掐丝珐琅自元朝便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这种工艺带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蟠曲虬结、极重线条和设色的装饰性特点,但一经传入中国,便与我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而与一般工艺皆为官民共享不同,掐丝珐琅工艺,从元代传入一直到清代中期,这期间仅为宫廷服务,虽然有扬州、广州两地也为其生产,但所有制品要悉数上交。因此这一时期皆为为皇家所享用之物,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与此件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藏草瓶相似的,2018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一件,最终以2100余万港币的天价成交。苏富比的断代为“明永乐至宣德”,其实也就是明早期,只是因为现在拍品年代上报的要求改变,所以我们定为“明早期”。此类明代早期皇家藏草瓶融聚宫廷技艺和佛教文化而成的高规格器物,弥足珍贵,为不可多得的明朝宫廷景泰蓝稀世珍品。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文化价值均不可估量,望诸位买家甚为珍之!

年代:

类型:

瓷器 - 瓶

标签:

缠枝莲 官造 景泰年制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