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 银累丝嵌彩宝佛八宝长寿罐一对 

<< 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官造,《大明景泰年制》款)

浏览数: 48

当代 藏式配饰一组(12件) >>

简介:  

这是一件材质贵重,工艺十分精湛的重要拍品,如果近距离看实物其工艺之精妙绝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此对拍品定名“长寿罐”,根据有学者分析当是藏密法王修长寿之法的法器,以资参考。然而此类器物存世极罕,查阅目前能查到的资料,在2009年西泠拍卖五周年庆典暨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呈现一件足金嵌宝四面佛长寿罐,最终以560万元的价格成交。可兹参考。本场长寿罐成对保存,殊为难得,弥足珍贵。 此对长寿罐整体以银为胎,外部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局部鎏金;从胎到镶嵌的各色宝石,材质极其贵重,工艺极其精湛。罐分身与盖两部分。盖直口,隆顶,顶部置半金刚杵钮。盖外沿一圈联珠纹,上部联珠内镶嵌松石珠;盖四周以银累丝卷草纹为地,上面掐丝缠枝花卉纹,枝蔓以联珠纹表示。花蕊处镶嵌青金石,花瓣则镶嵌红色宝石(材质与年代不做探讨);盖顶部掐丝仰俯莲瓣纹,纹饰内分嵌绿松石与青金石;半金刚杵钮的股上分嵌三种颜色的宝石,钮顶部镶嵌一颗尺寸硕大、晶莹剔透的水晶。罐身敛口,与盖子母口相合。口沿一周联珠纹;周身以银累丝卷草纹为地,以联珠弦纹把纹饰分区,层次清晰。肩部一周覆莲瓣纹,莲瓣细长,外部镶嵌绿松石,内层瓣尖镶嵌青金石,两色搭配合宜,塑造层次丰富之感;下层累丝卷草纹,肩与腹结合处以红色宝石(材质与年代不做探讨,后同)与青金石表现花卉纹。腹部为主纹饰,周围花卉纹,中间装饰佛八宝纹,佛八宝纹也称八瑞相,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工匠掐丝轮廓,内部镶嵌各色宝石,呈现五彩缤纷,华丽夺目的装饰效果。胫部一周仰莲瓣纹,与肩部相呼应。下承高足,足端外撇,高足立墙掐丝缠枝花卉纹与盖沿纹饰上下呼应。足端一周粗联珠纹。此对长寿罐造型规整,端庄大气,选材贵重,镶嵌的各色宝石,块大质量高,色彩搭配和谐悦目,累丝工艺精湛细腻,堪称一件精妙非凡的艺术珍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件器物上的颜色有白(材质不探讨)、绿(绿松石)、青(青金石)、红(材质不探讨)、黄(鎏金),代表五方五色。红材质代表长寿佛,绿松石表示绿度母,青金石表示文殊菩萨,白材质代表四臂观音,匠心独具,构思巧妙。其上以累丝、嵌宝工艺饰缠枝花卉纹,宝石与周边的累丝装饰结合的天衣无缝。全器工艺繁复,制作考究,用料奢华,色彩绚丽,堪称精彩绝伦。 累丝工艺是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是金银器手工制作所能达到的精细之最,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它把金银首饰的制作定型为技术化的风格——纤巧、秀丽、规整、精细至上。累丝工艺又称“细金工艺”、“花丝工艺”,源自北方,历史悠久,是将金或银加工成丝,再通过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段制作金银首饰。其工艺之繁复,做工之精细,非一般制作方法所能比拟。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商周时期。远自唐宋期间,累丝工艺早已应用在当时妇女发饰上。至元代期间,更有专门累丝工匠专业生产,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因其工艺相当繁琐,故当时多作为小件首饰上的装饰技法之一使用。 清代金银器制造工艺在元、明两代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峰。金银器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器型增多,图案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期之后此类作品逐渐减少,更为弥足珍贵。 同时本场周星需要注意的就是上面有大量青金石的运用。在目前的学术界认为藏传金铜造像或法器上,同种类型的以嵌青金石的等级更高。比如2023年香港邦瀚斯以HK$3796万成交的一尊15世纪的丹萨替铜鎏金西方广目天王像,他的周身上可见有大量青金石的运用。本场这件的工艺与之相近,故而也应当是藏传法器,等级非凡。 佛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是象征佛法的八种物象。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这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这在明清两朝的寺院、法物、法器等多以此八种图案为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 如此精美细腻的清朝银累丝器物非常少见,2016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一件清18世纪 银累丝凤穿莲葵花式盖盒,在没有宝石镶嵌的状态下,成交价依然达100余万港币。而同类型的长寿罐在2009年的西泠拍卖出现一件清·乾隆足金嵌宝四面佛长寿罐,其高度仅13.5公分,最终以560万元的天价成交,其珍罕程度可见一斑。本场周星与之相比虽为银累丝,但其尺寸更为高大,外部镶嵌的宝石与之不分伯仲,且成对保存,弥足珍贵,重要非凡,是实力藏家不可错过之稀世珍品!

年代:

清 - 晚期

类型:

None

标签:

佛八宝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