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倭角花盆一对(官造,《大清乾隆年制》款) |
浏览数: 88 | 当代 海南黄花梨手串 >> |
本场这件周星为雍正朝官窑重器——斗彩佛八宝纹高足碗,目前能查阅到的公私收藏与国内外拍卖中,在2016年邦瀚斯的香港“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出现一件,两者相比造型、纹饰和尺寸都几乎一样,邦瀚斯那件最终以近300万元人民币的善价成交。众所周知,清朝官窑以康雍乾三朝为最,康熙豪迈、雍正清雅、乾隆奢华。尤其雍正朝,由于存在时间短暂,加之雍正皇帝本人极高的艺术审美和苛刻的追求,使得本朝瓷器在形、釉、工上达到极致,为后世所珍且屡创奇价。而这件斗彩高足碗就是雍正朝的罕见之物,在收藏界久负盛名,收藏价值巨大,实力藏家不可错过。 此高足碗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造型周正,隽美秀丽。通体施釉平整,釉色光洁、明亮。通体纹饰以斗彩装饰,碗内口沿处饰两道弦纹,碗心在双圈线内勾绘缠枝莲纹,四朵莲花填色各异,层层绽放,呈现色彩丰富的装饰效果。外口沿处一周联珠纹,联珠内搭配花卉纹;腹部装饰莲托八宝纹,工匠以不同的颜色勾绘莲花,上托佛家八宝纹,这也是雍正官窑器上经典的纹饰之一。佛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是象征佛法的八种物象。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这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等多以此八种图案为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足与碗连接处装饰一周如意云头纹,高足处则描有卷草纹样。高足内一字横排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属于雍正官窑器物上经典的馆阁体写法,字体工整秀气。此件高足碗绘画精美,线条流畅,填色丰富而精准细致,为雍正官窑器之上品佳作。 高足碗,其尺寸较小的又被称为“高足杯”。从目前发现来看,从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但从数量上来看,发现较少。目前发现的有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高足杯,唐代时期造型又进一步演化,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狩猎纹高足银杯,造型变得更加高挑。 其传播途径,可能来自于西方,如果观察大都会博物馆藏7世纪的塞浦路斯的人物纹高脚金杯,与元代高足杯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高足碗的真正开始流行,则是到了元代时候,随着瓷质高足碗的出现。至于高足杯的用途,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作为酒具,为蒙古人横跨欧亚大陆过程中,融合了异域文化习俗而产生的新奇器用。其中高安出土的元代窖藏中有一只高足杯内写“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就是其作为酒杯最好的诠释。 另外一类,是作为饮茶的茶碗使用。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中有记载:“古人吃茶汤俱用,取其易干不留津,饮酒用盏未尝把盏,故无劝盘。……古人用汤瓶酒注,不用胡瓶及有嘴折盂,茶锺、台盘此皆外国所用者,中国始于元朝,汝定官窑俱无此器。”这其中的“茶锺”既是我们所说的高足碗。出土于梁庄王墓中的出土的青花龙纹瓷锺,配有银制盏托及金制锺盖,其中盖内錾刻有“承奉司正统二年造金锺盖四两九钱”字样,恰恰说明这类高足碗恰恰是曹昭所提到的茶锺。 明初时候政府对于佛教、对西藏从不吝啬,采取「多封众建」、「尚用僧众」的治藏方略,既赐封三大法王(代表西藏三大宗教派别),也赐封五王(管辖地区的行政首领)。宣德皇帝曾大批分封西藏僧人为法王、国师;进京驻锡的藏僧也越来越多,至「宣宗末年,入居京师各寺者最盛」。通过封授数量的「多」,分散各方势力,削弱各自的力量。这一政策的施行,对明朝西藏地区的长期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正因此,一周之前,在北京保利拍卖上的一件明宣德时期的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创造了5577万余元的同类成交记录。 这件斗彩佛八宝纹高足碗,与保利拍卖的应属于同一类,多用于皇家寺庙,作为佛前贡器为主。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就记载:“碗形而下有柄者名曰靶碗,俗称高足碗,浮屠喜于佛前贮供品,故又称佛碗也。”由此可知,“靶碗”即高足碗,和口大、撇口的明代“靶茶锺”同属一类。其所用斗彩装饰工艺,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给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清中期《南窑笔记》记载:“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来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涂染青花勾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放入专门的烤花炉经过低温(800℃)烘烤而成。 明朝宣德年间,青花五彩得以创烧,但在第一遍烧造完,青花图案与其他颜色的定位上极为困难,造成烧造成本高,成品率又很低,导致这类器物在当时很难受到皇室青睐。但赏给西藏萨迦寺的青花五彩鸳鸯纹高足碗,却是其中的珍品。 至成化年间,斗彩工艺在五彩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大放异彩。其中的釉下青花呈色泽幽倩淡雅,以勾勒轮廓的方式,使整体显得和谐统一;因“成化无大器”,针对于斗彩,也曾做过高足杯一类的器物,更是从烧成之日起,即被历代鉴家视若拱璧。 成化在斗彩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引起了雍正帝对瓷艺追求的共鸣,一方面由于雍正皇帝本身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也仰仗于康熙时期的对陶瓷工艺的恢复以及促进。正是康熙时期,釉上蓝彩、黑彩的出现,才使得斗彩与五彩最终分野,加上雍正时期,粉彩烧制的成熟,更进一步让斗彩工艺完全成为一种慕古、模古的陶瓷烧造工艺。这使得青花料在斗彩中,可仅以淡淡的双勾阴线,绘制出纹饰的轮廓。也为釉上各色,在施彩的过程中,留下了更加细腻、柔和表现的空间。雍正帝亦屡次指示对成窑的仿烧,在可见的斗彩器中,以胎薄工精、画意风格典雅,终明清两朝,数雍正帝仿成窑器品种最多、工艺最精。其中雍正时期所仿天字罐有属本朝款的,也有属天字款的,后者几可乱真。以至于今天在两岸故宫中的个别藏品,专家的意见也难统一。 而雍正对于这种高足碗,也是有着独特的用处,在清代满洲贵族,依靠蒙古获得政权之后,一直以婚姻不断巩固彼此间的信任,而蒙古贵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且在蒙古地区有哲布尊丹巴及章嘉呼图可图,为满蒙贵族皇室讲经说法。因此为联络感情,据《雍正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曾于十年二月二十二日,特意下旨“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可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厚些的亦烧造些,以备用赏蒙古王用。钦此。”由此可见,作为重要礼品,雍正皇帝对此类高足碗的重视程度。 目前能查阅到的同类器物极少,除了本场拍卖的这件,再就是2016年邦瀚斯拍出的一件,两者几乎一样,后者在2016年的成交价已达近300万元人民币,在此后的拍卖市场再未见同类器物出现,其存世稀少,凤毛麟角,堪为雍正朝官窑器中稀世之珍。在动辄千万计的清三代官窑器中,此雍正高足碗的收藏价值不容小觑实力藏家宜格外珍之!
清 - 雍正
瓷器 - 碗
官窑 佛八宝 斗彩 大清雍正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