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中期 铜鎏金莲花生大师坐像(带刻文) |
浏览数: 279 | 当代 海南黄花梨健身球一对 >> |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下令,禁止官民器服以黄为饰,【不能出现龙凤图案】等。这一规定为明朝历代所沿用。本场拍卖的这件【明中期铜胎掐丝珐琅狮子滚绣球龙凤纹靶碗】碗内以龙凤为主题装饰,彰显使用者的尊贵身份。同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清早期景泰款掐丝珐琅龙凤纹高足碗】两者造型与纹饰基本相同,这也验证了此类器物的宫廷身份;两者年代有明清之分,故而很有可能本场的这件器物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那件器物的母本。有清一朝虽早期对明朝器物有打压法禁,但从目前存世的康雍乾宫廷器物来看,有大量以明朝器物为母本来制作的。此件器物可为一例,更显弥足珍贵! 铜胎掐丝珐琅就是大名鼎鼎的“景泰蓝”,为“燕京八绝”之一。元朝时传入国内,以其华贵的颜色和熠熠生辉的鎏金,备受历代帝王喜爱,成为元明清三朝宫廷器物的典型代表。古董行素有“十件官窑器,一件景泰蓝”之说。从近些年的国际拍卖市场来看,景泰蓝一直是市场认可的热门品种,价格稳步上涨,收藏价值巨大。 靶碗,也即常说的高足碗。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就记载:“碗形而下有柄者名曰靶碗,俗称高足碗,浮屠喜于佛前贮供品,故又称佛碗也。”由此可知,“靶碗”即高足碗,和口大、撇口的明代“靶茶锺”同属一类。此件靶碗造型规整、挺拔大气,与常见的方器而言,铜胎掐丝珐琅圆器需要克服铜的应力,往往制作较为困难。靶碗上碗与下高足相接,但严丝合缝仿若天成,足见手艺之高超。碗敞口而微外撇、弧腹,下置高足而中空,足上敛下舒,微妙的曲线变化也让高足更具稳重感。靶碗内外装饰极其精美而复杂的纹饰。碗内以蓝珐琅为地,碗内壁掐丝凤穿牡丹纹,工艺以深蓝、砖红等不同颜色来点缀牡丹,两只凤凰展翅穿梭其中,呈现一幅热闹富贵的景致;碗心掐丝云龙纹,龙纹姿态拧曲极具动感;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龙纹的刻画眉须灵动、龙鳞细密有序,工艺之精让人震撼!碗外壁装饰狮子滚绣球纹,狮子呆萌可爱玩戏彩球,格外喜庆。胫部为一周仰莲瓣纹,工匠以不同的色彩充填不同位置的莲瓣,使莲瓣内外层次清晰。高足上掐丝缠枝莲纹,枝蔓翻卷,莲纹仰俯有致。此件靶碗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到纹饰布局以及纹饰的细节体现,都可谓无一不精。彰显明中期宫廷掐丝珐琅工艺的高超制作水准,就是今天看来依然让人震撼。 检阅公私收藏中,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与之相同器型和纹饰的高足碗。北京故宫那件带有景泰款,院方断代为清早期;而本场这件不带款,我们断代明中期。推测很有可能本场的这件器物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那件器物的母本。很多人觉得清朝对明朝器物一味排斥,其实随着现在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存世实物发现,清朝,甚至“文字狱”很严重的康雍乾时期,出现大量仿照明朝而制作的器物。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斗彩鸡缸杯。成化鸡缸杯冠绝古今,后世多有仿照,包括“文字狱”最严重的康雍乾时期,尽管“谈明色变”,但在器物上三朝皇帝则多次下旨仿烧明成化鸡缸杯,这些在清宫遗存中是有实物发现的。通过明清两朝的对比,清朝不仅仿明朝之形和纹饰,就是在釉、彩上也下足功夫,尤其康熙时期尽得成化之韵,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另外本件拍品上龙凤纹俱全。《明太祖实录》明确记载,洪武三年诏令中书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饰,及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之形,如旧有者,限百日内毁之”。此规定在明代,甚至在清代也有沿袭。龙凤纹饰的运用也突显级别之显赫。比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明代掐丝珐琅花觚,上面就有明确的夔龙凤图案。 此件器物上的狮子戏球纹饰也是明清时期皇家的流行纹饰。比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宣德 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和“明中期 掐丝珐琅狮龙纹碗”等器物上都可以看到狮子戏球的纹饰。不论民间还是宫廷,历来的纹饰原则就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而狮子素有“百兽之王”的称呼,对鬼邪具有威慑力。到了元明清三朝,狮子的威猛形象下降,变得呆萌可爱,更多以狮子戏球的形象出现。狮子戏球为节日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这种纹饰不仅体现在掐丝珐琅器物中,在明清官窑瓷器上也有出现,可见为皇家的经典纹饰之一。 中国历史上铜器有两大高峰,一为商周青铜,昭示级别、敬天法祖,所以《周礼》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一为明清景泰蓝,工艺精美富丽堂皇,深藏宫门凡人莫能一见,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直到 1840年国门打开,这种珍贵的艺术品才展现在世人面前,欧洲人为之倾倒,所以在法国卢浮宫、枫丹白露宫等这些世界级大博物馆中一直珍藏着景泰蓝。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以及由于以往历史原因,曾经流出皇宫的景泰蓝逐渐进入市场,让这种奢华宫廷器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2015年法国枫丹白露宫被盗,其中就有一件来自中国圆明园的清朝掐丝珐琅麒麟,让世界尤为关注。 珐琅工艺发源于古地中海文明,长时间流行于欧洲;与中国结缘,始自“蒙古西征”。十三世纪蒙古远征军横扫欧亚大陆,从中亚地区带回大批手工匠人,输往后方。掐丝珐琅工艺的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随工匠进入中国,在元末明初之际悄然生根。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其做法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釉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而成。掐丝珐琅自元朝便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这种工艺带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蟠曲虬结、极重线条和设色的装饰性特点,但一经传入中国,便与我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而与一般工艺皆为官民共享不同,掐丝珐琅工艺,从元代传入一直到清代中期,这期间仅为宫廷服务,虽然有扬州、广州两地也为其生产,但所有制品要悉数上交。因此这一时期皆为为皇家所享用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古董素来讲究“物以稀为贵”,本场这件【明中期铜胎掐丝珐琅狮子滚绣球龙凤纹靶碗】就是珍稀之物,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珍藏那件清早期的外,尚未见到其他相似者。其实在国内外的拍卖市场上,这类龙凤纹的掐丝珐琅器物都有着无比高昂的身价。2015年北京保利拍出一件万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万寿龙纹大碗,最终成交价已达184万元。此件靶碗与之相比器型制作更为困难,纹饰更为复杂精美,为明中期宫廷铜胎掐丝珐琅器物之经典之作!各位买家需格外珍之!
明
瓷器 - 碗
官造 狮子滚绣球 龙凤纹 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