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 |
浏览数: 332 | 雍正 仿官釉穿带贯耳方尊(官窑,《大清雍正年制》款) >> |
铜胎掐丝珐琅就是大名鼎鼎的“景泰蓝”,为元明清三朝皇家器物典型代表。景泰蓝制品中以实用器居多,而陈设器的比例很少。本场呈现的这件就是乾隆官造景泰蓝挂屏,属于罕见的高档陈设器,其形制是清宫仿卷轴画融合创新制作而成,脱离金石趣味更添文人之高雅品位。挂屏之上大量使用景泰蓝中不常见的人物纹,制作工艺复杂费时,充满着工匠对工艺手法的自信;红色珐琅的运用色泽鲜艳悦目,使场面更添喜庆热闹的气氛。此件挂屏无论是器型、纹饰还是颜色的搭配都极为精彩,可谓是一件陈设与收藏俱佳的乾隆皇家器物。 此件挂屏样式仿佛一幅打开的卷轴画,别致雅趣、文气十足。两条短边各置一轴,卷轴之上装饰六边形花卉锦地,在红色的映衬下格外明快。卷轴背面各留两孔,以方便悬挂。屏芯背面没有因为在悬挂时看不到而忽视,而是涂以蓝色珐琅,足显制作时的细致。屏芯外围掐丝缠枝莲纹,枝蔓流畅优美。下框居中刻有“大清乾隆年制”款,款识刻写颇具力道。屏芯正面为主纹饰,描绘了庭院之中许多儿童玩耍的场景。景泰蓝制品中以缠枝莲、缠枝菊等花卉和动物纹较为多见,而人物纹是非常少见的。因为景泰蓝是掐丝出的纹饰,而中国画的比例原则所谓“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所以在宏大场景下人物的塑造往往很小,这样的话,用坚硬铜丝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动作就很难了。而本件挂屏不仅有人物,而且塑造了大量人物玩耍的场景,亭台及小桥掩映于峻石花树之间,花木俯仰生姿,婆娑婉转,假山奇石立于园中,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更兼碧草如茵,曲折阑干,数十位童子有的在拉鸠车、有的在赏鱼、有的在放鞭炮、有的敲锣打鼓……气氛十分活跃。尽管人物众多,但人物动作形态塑造的栩栩如生,庭院架构和家具摆放都极为写实,仿佛几百年前儿童玩耍的场景忽然被定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祥和喜庆的画面。大胆的用色效果,使画面给人以强烈、醒目的视觉观感,生动而富于童趣,也体现古代“宜男多子”和追求“吉庆如意”的美好愿望。可谓是乾隆朝宫廷掐丝珐琅器物中的精品之作。 在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同类的画卷式样的掐丝珐琅制品。此类掐丝珐琅造型在清代之前几乎是没有的。掐丝珐琅从元朝传入中国,元明两朝的掐丝珐琅造型多庄重古朴,金石意味很浓,往往是宫廷日常生活用具或者多是祭祀器。而到了清代其风格多变,造型上不断推陈出新,既有仿青铜器的庄重样式,又有仿瓷器的优雅造型、也有仿书画的新奇之物……清宫不断融合创新,极大的丰富了景泰蓝的造型品类。 在中国装饰艺术的具象题材中,「婴戏图」向来以生趣盎然和别具社会意涵著称,中国传统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皆视传宗接代,尤其是求子,为头等大事。家家户户无不祈望子嗣昌盛。农家子弟是耕田种地的壮丁;官宦之家的孩子则可求取功名,以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皇家子嗣更是江山社稷的命脉所在。故此,童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艺术题材,由此更衍生出各式瓜瓞绵延的祝愿,以及寄望儿孙健康颖慧、为人正直且事业有成的吉祥语。 婴戏题材早在南宋年间已蔚然成风。苏汉臣(活跃于十二世纪中期)就是以擅画婴戏名满天下,他曾于宋徽宗 (公元1100至1126年在位)朝中任画院待诏,宋室南渡偏安杭州之后,仍在南宋画院供职。其《秋庭戏婴图》与《货郎图》等画作,给后期的器物纹样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并成为后世婴戏题材画家的模范。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大量出现执莲童子形象,这种执莲童子,也被称为“摩喉罗”、“磨喝乐”等,是梵文音译。相传“摩喉罗”为佛祖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天资聪颖,15岁出家,在佛的十大弟子中,以密行排行第一,宋代中原地区民间流行有一种儿童生活习俗,即每逢七夕或其它节日,儿童们都要临水折莲花荷叶,用来将自己装扮成这样的形象,以期孩子聪慧。吴自牧《梦梁录·七夕》:“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喉罗之状,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六:“本佛经云:‘摩喉罗’,俗讹呼为‘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进入内庭者,以金银为之”。此外,「莲」音同「连」,因此,这种童子举莲的形象,在民间又衍生出了「连生贵子」的吉祥说法。 明代时期,随着青花瓷的出现,以成组婴戏为题材的瓷器,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其中明代成化因早年无子嗣,故而多做青花、斗彩等品种杯、碗、盘,而到嘉靖时期,以上品青料绘制的“百子图罐”尤为可观。也逐渐成为了此类瓷器的样式的楷模。 婴戏题材在十八世纪清廷中依然流行且备受重视,乾隆朝可谓是迎来了婴戏图的另一个黄金年代。乾隆帝对这类装饰题材情有独钟,在宫廷器物中亦有婴戏图的出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剔彩百子睟盘,色漆典雅富丽,鲜洁明快,场面热闹非凡,人物形态各臻其妙。这里的“睟”通“晬”字,指儿童满周岁。据宋人谢维新《合璧事类》记载:“周岁陈设曰睟盘”。古代风俗,幼儿周岁时,在盘中置放各种器物,任其拈取,以为征兆。此百子睟盘当是清代宫廷在皇子周岁时陈放各种器物的用具,由此也可见宫廷中对此类题材的重视。晚年的乾隆皇帝,把持着朝政大权的同时,亦有“设诚六十年,八旬有五足。允宜归大政,余日享清福。”的想法,并自命为“五福五代堂”主人,自玄孙降生后,他最欢喜儿孙绕膝、五世同堂的景象,以延续自己的万寿无疆,而此类婴戏满园的繁盛景象正符合其心意。 局限于掐丝珐琅的工艺,婴戏图在掐丝珐琅制品中极少表现,而本件乾隆掐丝珐琅婴戏图挂屏,不仅形制优美,而且纹饰制作精细复杂,可堪为掐丝珐琅器物的罕见佳作。同类型的掐丝珐琅屏风,可以参考2013年北京匡时拍卖的一件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人物纹屏芯,最终以280余万成交,这还是10年前的价格,可见掐丝珐琅陈设欣赏器物的珍贵。本场拍卖的这件掐丝珐琅婴戏图卷轴式挂屏,造型优美,纹饰经典喜庆且寓意吉祥,观之赏心悦目,为难得的乾隆朝官造器物的罕见佳作。
清 - 乾隆
None
官造 大清乾隆年制 乾隆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