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早期 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带屉长方盒 |
浏览数: 477 | 当代 铜洒金式蚰耳炉(《大明宣德年制》款) >> |
编钟是清朝皇家规制最高礼乐——中和韶乐所用的重器,是天地尊神和帝后至尊身份的象征。这里呈现的就是一件乾隆御制编钟,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宫遗存的此类编钟,重:17.15kg。根据目前学者研究,此“乾隆八年”阴刻款编钟当是皇后首次在升座、还宫等大典礼时使用中和韶乐时所用,而且为首次铸造,所以意义重大。 有清一朝,礼乐制度改革于康熙,鼎盛于乾隆,衰败于嘉庆以后。可以说乾隆编钟是清朝辉煌盛世的见证。近些年康熙、乾隆两朝的皇家编钟在国际拍卖市场成绩斐然,两朝相比,乾隆朝编钟反而是铸造最精湛,而且是数量最少的! 此件编钟造型浑厚大气,形体呈椭圆形,中空。钟体以精铜铸造而成,外部鎏金明亮灿然。上置交龙钮,双龙身体交叠,威猛苍劲,龙身刻画鳞毛毕现,栩栩如生;钟体纹饰繁缛,以凸弦纹分成五部分,上下为祥云纹,向内为一圈卷草纹,中心为主纹饰,上面铸造江崖海水龙纹。前面正中莲座上的方框内阴刻“乾隆八年制”,背面为律名“倍南吕”,正下方近口部有一凸起的圆唇,是编钟发声时需要撞击的部位。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此类编钟,为清宫遗存。两者相比较无论是材质还是造型与纹饰都很接近。对于款的写法,都是“乾隆八年制”阴刻款。对于此年款的编钟,根据目前学者研究,此“乾隆八年”阴刻款编钟当为皇后在升座、还宫等大典礼时使用中和韶乐时所用。乾隆朝,在乾隆七年之前皇后宫典礼单纯使用丹陛大乐。而到了乾隆七年《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九八《乐部·朝会宴飨之乐》记载“皇后宫三大节,升座、还宫用中和韶乐。”于是宫中补铸需要用的编钟,编钟于乾隆九年完成。之所以款识为乾隆八年,学者研究认为应该是为了纪念皇后典礼首次使用中和韶乐。所以此种编钟在清朝礼乐上的意义重大。 编钟是自古以来就是宫廷礼乐中的重器,被称为“八音纲纪”。没有编钟等这些典制乐器,国家举行的重大活动难以成就其礼,甚至难以进行。所以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音乐,成为雅乐。雅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比如我们熟知的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为国之重器。 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 为了谋求礼制完备和统治的合法性,满族入关建立的清朝,在承袭明朝宫廷礼乐及乐器的基础上,康熙和乾隆祖孙俩更不惜重金改制和添制了大量形制不一的编钟,最终做到各坛庙宫殿专属专用,成为我国封建礼乐中最后的辉煌期。 不同于先秦时期大小成列的编甬钟或编钮钟,清宫编钟一套为十六件,它们的外形尺寸完全相同,只以钟体厚薄来次区分音程,钟体愈薄发音愈低,依次对应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倍应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清代乐律的四倍律、十二正律。所以本件拍品的“倍南吕正是“四倍律”中的第二位。 2015年纽约苏富比拍出一件同样是“乾隆八年制”款的编钟,成交价为121万美元,按现在汇率算来为831余万元人民币。这两件编钟形状、纹饰及款的写法等基本一致,很可能是同一批制作的另外一套的其中一只,只是使用场合不同。这种有档案和清宫实物做依据的皇家礼乐重器,市场罕见,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清 - 乾隆
铜器 - 编钟
铜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