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祭蓝釉堆塑螭龙纹荸荠扁瓶(官窑,《大清乾隆年制》款) 

<< 清中期 铜鎏金文殊菩萨立像(带刻文)

浏览数: 348

乾隆 白料彩描金锥花缠枝花卉纹盘 >>

简介:  

瓶直口,溜肩,鼓腹,圈足,因形似荸荠而得名。整体造型圆浑饱满,端庄规整,稳重秀丽,因其形制经典,自康熙朝创制以来,历朝皆有烧制。此瓶肩部贴塑盘踞的螭龙,昂首仰探,意趣横生,尾部缠绕至瓶颈,尽显蟠曲之姿。瓶身及螭龙通身施祭蓝釉,色泽沉静明快,尤如蓝宝石般璀璨深耀,使整件器物顿生宁谧之意。当中螭龙尤为工致,因龙首、角、眉、眼、耳、鬣等处精细的刻画,勾勒出五官面目;脊背以及爪部细节的雕刻,更体现了螭龙的动势,通过露白的方法增强了视觉效果,益见螭龙装饰之佳妙。底施白釉,以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笔道清晰规整,突显其尊贵的皇家身份。 荸荠扁瓶与螭龙这两个原本独立的元素,通过釉色的协调与造型的把握,既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又在动静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令人称奇。这也处处彰显出清宫像生瓷无与伦比的精巧与匠心。 螭龙作为贴塑装饰,现在所见较早的出处均与佛教相关。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伊始,此时的佛教尚未普及民间,到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佛教在此时得到极大的发展,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尤为崇信。使得中国本土的龙纹就与佛教器用逐渐结合起来。蟠龙灯座、螭龙莲台这类的纹样装饰,在铜鎏金塑像上以及仿制瓷塑上多有出现,这样的装饰一直持续到了唐、五代时期。 随着五代时期陶瓷技术的飞速发展,至宋代陶瓷业生产变得异常兴盛,此前出现的螭龙装饰也逐渐由金属器器座位置转移到了罐或瓶的颈部。而对应的在罐身下部也会雕刻莲瓣加以衬托,说明此类器物源自于佛教,其中以越窑及后继的龙泉窑产品最具代表性。 此后螭龙装饰在元明时期景德镇窑的官窑及民窑皆为流行,尤以嘉靖一朝为甚,故宫博物院所藏“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就是其中颇为著名的一例。此外作为皇家所垄断的宫廷艺术品——“铜胎掐丝珐琅”,也出现了同类器物,由此可以看出皇家对之十分重视。我们会发现,明代以后为了让螭龙形态更加灵动,无论是蒜头瓶还是玉壶春瓶,所采用的的瓶体都具有细颈、溜肩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也被后世所继承。 有清一代御瓷当中肇始于康熙朝的臧窑,传世所见最为著名一例则是豇豆红直口尊的肩部贴塑淡雅的绿彩螭龙,红绿二色相映成趣,颇见艺术格调,单品见于香港徐展堂氏旧藏“清康熙 豇豆红釉堆塑绿彩盘龙尊”,此瓶虽有大量绿色“苔点”,但在202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仍拍出了39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 以致样式如此精巧的螭龙瓶,在乾隆时期竟然以整块和田玉通过雕镂进行仿制,由此也可看出这类艺术品已经得到了宫廷的认可。 清代除康熙朝外,历朝皆有烧造此类瓶,至嘉庆时期出现了同类粉彩器,这样的作品在流通领域同样也保持很高的成交价格。如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时拍出地一件“清嘉庆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胭脂红盘螭龙纹瓶”,成交价就达1725万元。由此可见此类螭龙瓶在收藏领域的认可度,望藏家慧眼识之。

年代:

清 - 乾隆

类型:

瓷器 - 堆塑螭龙纹荸荠扁瓶

标签:

官窑 龙纹 年款 螭龙 祭蓝釉 蓝釉 堆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