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早期 黄花梨浮雕螭龙纹提盒 |
浏览数: 626 | 康熙 青花洞石花蝶纹小玉壶春瓶 >> |
本品口微外撇,短颈,长圆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因形似灯笼而得名。器型简洁大方,亦不失华贵之气。瓶口以红、黄、蓝三色,勾画双层如意云纹,瓶身外通体松石绿地色,再以粉彩描绘出宝相花、卷草、桃实、蝴蝶、戟、磬等纹饰,以展现吉祥的寓意。“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蝴蝶”上下翻飞时突出欢喜的情绪,“戟”“磬”此处谐音“吉”“庆”。近底足处同样以红、黄、蓝三色勾画仰莲纹,正好与口部相呼应,足墙围绕一周回纹,底部与常见官窑瓷器落款形式不同,先阴刻“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后填上金彩,也是这类仿铜胎掐丝珐琅的御窑瓷器的一大特色。字体娟秀工整,仍带有乾隆时期书写特征,为典型的嘉庆早期官窑体例。 类似的瓷器我们在乾隆朝也可以看到,如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清乾隆绿地粉彩福寿吉庆图折口瓶”。除瓶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为如意花形口。而由于清代乾隆晚期开始国库逐渐空虚,而嘉庆帝一直崇尚节俭,因此在口沿处有所简化,其他方面不论整体色调、纹饰、布局,还是装饰风格与色彩搭配,这次的拍品可以说与国家博物馆的馆藏品是一脉相承。 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由元代传入中国,至清代乾隆之时,弘历对其尤为钟爱,除大规模制作外,也尝试着让下面人以瓷仿效,本品当属其中。当时也有以铜胎画珐琅仿掐丝珐琅之品,以描金细线代替曲卷铜丝。虽为仿模之作,但画师在迭点彩料,营造深度,更形象生动,灵动如生,华丽悦目。此器最为别致的是运用了描金勾线填彩的技法,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釉质滋润明亮,将彩绘与色釉装饰巧妙结合,绘制精湛,纹饰布局匀称,画面清晰明快,色彩艳丽,尽展乾隆粉彩繁缛奢华的艺术风韵,绿釉温润醇厚,填彩姹紫嫣红,金彩璀璨辉煌,繁华富贵之感令人一见难忘。是粉彩中的稀有品种。 瓷仿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技法不见于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的记载,雍正御瓷之中亦未见有实物与之对应,故应为乾隆时期首创,后嘉、道二朝沿袭烧造。运用各种装饰技法来仿制其它工艺的外观效果是清代盛世瓷器的重要成就之一,如此瓶松石绿地粉彩轮廓外加描金即是仿自掐丝珐琅,新颖别致,极具特色。其以松石绿釉摹仿景泰蓝之色地,以金彩勾勒替换掐丝,填彩极具景泰蓝之本色,较之其它彩瓷,质感上显得硬朗深沉,正是追求景泰蓝填施彩料之效果,瓶底中央以金彩写六字年号篆款,工致端庄,同时也是为了达到全面摹仿掐丝的效果。巧夺天工,殊无二致。 这样的瓷器作品除乾隆外,在嘉庆、道光朝官窑瓷器中依旧有所制造,从清宫档案中就可以查到,如《道光元年四月二十九日端阳节九江关监督常兴呈进御贡瓷器表》中就有“掐丝珐琅大木瓜盘成对”。常兴为道光朝第一位督陶官,道光元年二月出任九江关监督兼管窑务,至道光二年十一月离任,正四品衔。而当时除宫廷造办处制作掐丝珐琅器外,仅有扬州、广州才有制作,在江西并未有生产,由此可知,这类瓷器不仅在工艺上在有意模仿掐丝珐琅,而且在这类瓷器的称谓上,清代也直接以“掐丝珐琅”代称。 相似的例子,在道光朝,还有《道光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九江关监督克蒙额呈进的年节御贡瓷器表》里的“金丝珐琅万年吉庆葫芦瓶成对”。与之相类似的瓶子在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中,竟拍出172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而此次上拍的这件为嘉庆时期的作品,无论从工艺技法上,还是绘画风格上都更能体现出乾隆时期风格,作为清代盛世风格得以延续的佳作,其价值相信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
清 - 嘉庆
瓷器 - 灯笼瓶
粉彩 描金 官窑 年款 松石绿地 缠枝花卉 吉庆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