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饕餮纹“炉瓶盒三事”一套(《乾隆年制·食》款) 

<< 清中期 玉雕童子骑象摆件

浏览数: 134

乾隆 豆青釉粉彩描金缠枝莲纹花口折沿盆(官窑,《大清乾隆年制》款) >>

简介:

拍品为铜胎掐丝珐琅器一组,器型周正秀美,鎏金厚重明亮,填彩华丽,工艺精湛,稀缺度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之珍品。 “炉瓶盒三事”,由炉、瓶、盒三者一组,为古代文人与帝王焚香之具。三者以精铜铸造而成,器型典雅。炉仿商周青铜方鼎式样制作,双耳冲天,四足立地。腹部亦仿青铜器做饕餮纹。底部錾刻“乾隆年制·食”款。瓶做双耳方瓶样式,方口方足,鼓腹,线条流畅自然。瓶内装有香箸与香铲(也称香押),两者鎏金,香铲顶部掐丝番莲纹。盒直口,与盖子母口相扣合,口底鎏金。三者纹饰与款识一致,可知为成套无疑,极其难得。此套香具款识清晰,纹饰流畅规整,色彩搭配富丽多彩,彰显乾隆时期工匠精湛非凡的制作工艺。 古人重香,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言:“斋室中烧香,不可一日无者”。焚香除了礼佛敬祖外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中国古代盛行“隔火焚香法”,所谓隔火熏香,即不直接焚烧香品,而是把香炭烧红后,埋入香灰中;在香灰上放置云母片、银叶片或小瓷片等隔热材料;将香品放在隔热片上,让炭火的热度通过隔热片熏烤香品,使香品的香味徐徐散发出来。宋代诗人杨万里《焚香》一诗中有详细的介绍:“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不文不武火力均,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也符合品香静谧悠远之道。 元朝已经可以看到炉瓶盒的组合,此后直至清代成为香具的经典搭配。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有描写:“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这在明代《焚香七要》香具介绍中提到:香炉、香盒、炉灰、香炭墼(音ji一声,即炭料)、隔火砂片、灵灰、匙箸。香炉为熏香、香盒为了盛装香品,香铲整理香灰、香箸为夹取香碳,而瓶则是盛放香铲和香箸。炉瓶三事的摆放也颇为讲究。香炉居中,三者或呈直线,或呈“三足鼎立”之式。

年代:

清 - 乾隆

类型:

瓷器 - 瓶

标签:

饕餮纹 乾隆年制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