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 粉彩描金“福庆连绵”花卉纹如意云口一统尊(官窑,《大清乾隆年制》款) |
浏览数: 204 | 当代 海南黄花梨健身球一对 >> |
本场为大家呈现的是一件【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莲托八宝纹贲巴壶】,其细节表现极为丰富,通体采用掐丝、锤揲、鎏金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题材之丰富、工艺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我们所见贲巴壶以清代瓷质者居多,而明代贲巴壶甚为少见,明早期铜胎掐丝珐琅贲巴壶更是难得之稀世珍品。铜胎掐丝珐琅就是大名鼎鼎的“景泰蓝”,为“燕京八绝”之一。这种工艺元朝时传入中国,历经元明清三朝备受皇家喜爱,为典型的宫廷器物。此贲巴壶以铜制胎,材质贵重,制作工艺繁复精湛,且用途特殊,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苏富比“礼律宝蓝: 乐从堂藏重要掐丝珐琅器”曾展出一只,简介中提到大英博物馆也有一只,可见其档次颇高,为明代宫廷掐丝珐琅器中的罕见重器。 此件贲巴壶以精铜塑胎,造型挺拔曲线优美,带有明显的西域之风。直口设计,内有一小环,原应有盖惜已佚。束颈、溜肩,腹部呈扁圆形,一侧置一“S”形细长流;高胫部,下承喇叭形高足。通体纹饰掐丝填彩制作而成,纹饰丰富而精细,繁简有序疏密得当。口沿外立墙以蓝色珐琅为地掐丝卷草纹,寓意生生不息;颈部以凸弦纹为界,上下对称装饰双层莲瓣纹;肩部浮雕一周莲瓣纹,瓣尖勾翘立体感很强,与同类佛像上的莲瓣纹极为接近,带有明显的明代早期的莲瓣纹特征,外施以鎏金,金光灿灿呈现极为华丽之感;腹部掐丝莲托八宝纹,莲枝相互缠绕,纹饰流畅优美;工匠以红、黄、黑等色来表现不同的莲瓣,上托佛家八宝纹。佛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是象征佛法的八种物象。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这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等多以此八种图案为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长流的下半段两侧掐丝卷草纹,内填红色珐琅,极为醒目,与周围蓝色珐琅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正下方置有三圆珠,周围鎏金仿佛熊熊烈火正在燃烧;长流上半部鎏金,可谓做到了繁简有序。颈部及圈足合在一起仿佛一莲花宝座正在托举壶中之物。足底部鎏金,中心錾刻十字金刚杵纹,极为殊胜。从以上的各个部位的分析来看,这件贲巴壶有太多精彩的细节内容,可以想见在制作时是何等之复杂。同时在珐琅的配色上,工匠多处以红色表现,使整器呈现绚烂夺目的视觉效果;没有掐丝填彩的部分则以鎏金而成,极为华丽悦目,无疑是一件明代宫廷供器之珍品。 同类的明代掐丝珐琅贲巴壶,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香港苏富比于秋拍期间举办“礼律宝蓝: 乐从堂藏重要掐丝珐琅器”展览,其中就有一件定名为“明宣德 掐丝珐琅莲托八宝纹贲巴壶”;据介绍,此件贲巴壶与 Kitson 旧藏一例成对,后由戛纳爵士转捐赠予大英博物馆。除此之外根据我们所能查到的公开资料中,尚未发现国内外其他博物馆有珍藏者,足见其珍罕。 并且在景德镇御窑厂的永乐地层中发现有此造型的瓷质贲巴壶,对其年代提供了辅助参考,它的年代上限可到永乐。但由于此种供器大多没有年号款,因此我们保守断代为明早期。但两者相比较,可明显看到器型和装饰手法基本类似,所以并不排除是永乐或宣德朝之物。以做参考。 贲巴壶是一种器型起源于藏族金属礼器中壶的式样。“贲巴”又写作 “奔巴”,为藏语音译,梵音原作“军持”,即藏语“瓶”、“壶”之意。军持目前所知文献记载最迟在晋代就已开始,到了唐朝由于皇家尊崇佛教,这一时期军持大量出现,银、铜、瓷等材质丰富。到了明清时期军持的形状变化很多,有不带流者,也有带细长流者,有的还有盖,既卫生又方便携带。 军持的功能原是古代僧侣经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用来盛水饮用或者盥洗,后来慢慢变成佛前礼佛净手之用。密宗《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经》曰:“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持”。《庶物异各疏》:“梵语军持,一云军迟,此云瓶也”。《释氏要览》云:“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 同时它也是灌佛礼的重要法器。“灌佛”亦“浴佛”。每到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这天,就以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南史·张融传》:“王母殷淑儀薨,後四月八日建齋並灌佛。”此种灌佛所用法器就是净瓶。在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苏汉臣灌佛戏婴图上可以看出,孩童正在手持净瓶往释迦牟尼诞生佛的身上浇水,形象说明净瓶的灌佛的用法。 如本件明代掐丝珐琅贲巴壶,目前能找到的可靠的拍卖资料很少。2021年在英国一家成立于1823年的老牌拍卖行杜克拍卖行中,拍出一件拍方定为“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贲巴壶”,在缺盖的情况下最终成交价为24.7万英镑,折合人民币高达220余万元。对其断代我们不做讨论,但此价格已表明它的稀有珍贵。铜胎掐丝珐琅制品虽不是中国发明,但是由中国人把它发扬光大,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况且此种皇家佛前礼器,更是掐丝珐琅制品中非常特殊且重要的一个品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收藏价值!敬请买家不可错过!
明
None
官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