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河水鱼纹带眼端砚 |
浏览数: 114 | 光绪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一对(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 |
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受众广泛。本场这尊清中期药师佛为此次重点呈现的重量级造像,其体量高近50公分,气势恢宏,莲座后刻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庚寅年为乾隆60大寿,查阅资料此时期各地王公贵族为了乾隆万寿,进贡的多为20公分左右的小佛像,尚未发现刻此款的巨大药师佛的资料。但此尊造像与南京博物院的一尊乾隆年间的药师佛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故而保守断代为清中期。此尊造像铸造堪称一流,衣纹细腻,为一尊西藏风格的药师佛,存世珍稀,历史研究意义巨大。 此尊造像造型端庄,比例匀称,体量高大,适宜厅堂陈设。药师佛通体鎏金,面颈部泥金彩绘,面颈部泥金状态保存较好,倍加善护。绀青螺发,肉髻高耸,摩尼宝珠顶严。面相方圆,宽额丰颐,神态慈祥安静;额心现圆形白毫,弯眉细长高挑,双目半颌,似在俯视芸芸众生;细凝之,嘴角仿佛带笑,为佛像增添神秘之感。双耳低垂,颈部蚕节纹明显。药师佛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起伏自然,褶皱细腻,胸部露出内束的裙腰;袈裟衣缘处錾刻精美的卷草花叶纹,纹饰流畅,线条清晰自然,极为华丽。药师佛左手于脐前平托,右手执药果(已失),为药师佛的典型标识。双腿结全跏趺坐于仰俯莲座之上,裙摆自然菩萨台面。莲座上下缘围刻一周联珠纹;莲瓣上下对称排列,莲瓣饱满凸起,外层瓣尖勾翘,内层莲瓣瓣尖浮雕卷草纹,立体感极强。莲座后带刻文,上层为藏文,未能翻译;下层自右至左阴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原装全包式封底,包浆熟旧自然,封板中心錾刻十字金刚杵纹,纹饰上鎏金,这种方式也格外少见,往往是造像规格高的体现。 如此高大的乾隆朝药师佛极为珍罕。检阅公私收藏中,可见在南京博物院珍藏有一尊乾隆时期药师佛坐像。南京博物院那尊除头戴宝冠外,其余两者的铸造工艺,装饰手法以及莲瓣都极为相似,所以不排除是同一时期造像的可能。此外本场拍卖的这尊背后带“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 据推算“乾隆庚寅年”为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此年乾隆满60岁。根据文献记载,在乾隆三十五年,为庆祝乾隆万寿,在热河仿西藏布达拉宫建普陀宗乘之庙,同时在庙内建千佛之阁以庋藏各地进贡的佛像。 目前根据实物发现,进贡的佛像中多带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纪年款,所见实物最多的是无量寿佛,且其尺寸多在20公分左右。然而带“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的药师佛,且如此高大者尚不见于公开资料。所以不排除诸多王公贵族重有进贡药师佛的可能,也或者此款为后刻款,故而此尊造像研究价值巨大。严谨综合考虑,我们保守断代为清中期。 药师佛全称“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是佛教宣称的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由于药师佛与净琉璃世界密不可分,其特征是通身蓝如琉璃。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因其愿力中有为众生解除病苦的功德,所以又称“大医王”。相传若有人身患重病,面临死亡,只要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诵读《药师如来本愿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五色彩幡,其人便得以延生续命。药师佛跟其他佛陀一样,俱属已证菩提得入涅盘之觉者,他慈悲为怀,对众生一视同仁,还能为众生治病消灾,拔除一切身体、精神、情感或心灵之苦,庇佑世人免遭危害困厄。他更能化导人心的贪、瞋、痴三毒,亦即诸多欲望、妄念和病苦之源。 藏传佛教是我们佛教中的重要一系,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蒙古和内地造像。有清一朝对藏传佛教甚为重视,乾隆本人也信奉藏传佛教,这一时期兴建佛寺、铸造佛像、接见班禅等,这些也成为清代宫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廷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宫廷藏传佛教事物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廷喇嘛念经及办造佛像,表明了藏传佛教在宫廷中影响很大。而此尊造像开脸方圆、莲瓣肥厚、浮雕的卷草纹以及明亮的鎏金等无不在显示他是一尊来自西藏地区的精品之作。 本场这尊药师佛高度近50公分,检阅历年拍卖,此类高度的药师佛甚为少见。2015年翰风国际拍出一尊乾隆药师佛,其尺寸为33.2公分,最终成交价达258万余元;2007年北京匡时拍卖一尊带有“大清乾隆年敬装”款的药师佛,其高度为40公分,断代为乾隆本朝,成交价更是高达500余万元。本场这尊虽为清中期,但带有明显的乾隆造像风格,且如此体量更属珍稀,收藏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巨大,需倍加珍视!
清 - 中期
造像 - 药师佛坐像
铜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