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铜鎏金上师坐像 |
浏览数: 253 | 民国 青花五彩迎春花诗文杯、 青花五彩月季花诗文杯(《大清康熙年制》款) >> |
乾隆时期官造铜胎掐丝珐琅葫芦瓶,造型精巧,色泽纯正,审美意趣不同凡响。 葫芦,古人称之“壶卢”,认为“壶,酒器也,卢,饭器也”。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便有烧制,遂成为传统器形,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 瓶盘口,束颈,双鼓腹,束腰,圈足外撇。葫芦瓶主体纹饰以掐丝填珐琅饰红黄蓝白各色组成的几何纹为主,瓶身上下各设四开光,内有大、吉二字。外壁近口沿及近底部各装饰一周回纹,束腹处与足墙外侧装饰缠枝花卉纹。整器色彩丰富华丽,典雅大方,陈设更增非凡艺术品位。 铜胎掐丝珐琅为明清帝王视为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因为生产成本高,故主要作为御前用器,民间难得一见。晚清民国后,这一工艺流出宫廷,但在市面上的价格极高,素有“一件珐琅,十件官窑”之赞誉。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其做法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釉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鎏金而成。元末明初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窑器论》记载:“大食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朗嵌相似……又谓鬼国窑。”可知,掐丝珐琅约在13世纪中叶自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明代景泰年间臻于完善。到清代时期工艺更加成熟。
清 - 乾隆
掐丝珐琅 - 葫芦瓶
官造 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