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 清 玛瑙雕枝鸟纹扳指

浏览数: 207

光绪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盘(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

简介:

此件佛像为清代西藏地区仿造的斯瓦特造像,高21.4公分,为偏大尺寸。 这尊释迦牟尼像以合金铜铸造,此像遵循7至8世纪时斯瓦特地区业已定型的传统。佛陀面庞丰满,鼻梁宽厚,神态安详平和。在斯瓦特河谷地区的早期造像中,标志性的姿势是保持双手在身体旁侧。释尊左手握持衣角,施授记印;右手施与愿印,象征佛顺应众生祈求所作的印相,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给予众生快乐。佛陀结跏趺坐于高台上,台座为双狮垂帘式,造型生动。垂帘由早期的垂搭式简化成了一个方形的糅合了波斯元素的挂毯。原装全包式封底,封板中涂施朱砂。 此尊造像是按照样本仿造。斯瓦特造像是黄铜铸造,所以从不瑬金,而拍品红铜铸造,瑬金厚重,装藏,为当时的复古需求,仰慕早期风格的摹古作品。典型的西藏工匠摹古之作。 清宫将西藏仿克什米尔造像称"番铜利玛,称克什米尔原产造像为"梵铜利玛,将造办处仿称为"新造"。斯瓦特,拉达克,西藏阿里都是泛克什米尔地区。 历史上,古印度西北部作为中亚地区通往印度的走廊地带,一直是许多游牧民族迁徙、征战及建立王朝统治的必争之地,由此也带来不同民族、文化及信仰的交融,这使得西北印度的艺术活动从公元1世纪到13世纪呈现出活跃的局面,产生了具有希腊罗马传统的犍陀罗(Gandhara)风格,以及承其渊源发展而来的斯瓦特(Swat)风格和克什米尔(Kashmir)风格等。 据记载,斯瓦特是印度晚期密教——金刚乘的发祥地,在印度晚期密教中声名显赫的因陀罗部底大师就是此国的国王,并传为金刚乘的创始人,8世纪来到西藏传法的莲花生大师就是他的儿子。 由于斯瓦特与西藏地区的频繁往来,斯瓦特造像源源不断地被带进西藏。自元至清,随着大量西藏僧人入贡和朝觐,西藏的一些斯瓦特佛像又被作为贡品带进京城的皇宫内院。 斯瓦特造像大多采用铜铸、所用铜质皆为掺锌的黄铜。一般是整体铸造,无分铸焊接现象。铸完后进行抛光处理,看上去圆润锃亮。不鎏金。佛像的脸较长,鼻子较高,其五官、四肢、衣纹等都有自然写实、符合运动规律的特征。衣褶甚多,胸部以下呈不均匀U形分布,整体给人衣质厚实之感。

年代:

类型:

造像 - 迦牟尼佛坐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