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 青花洗象图笔筒 

<< 清 素玉璧挂件

浏览数: 181

清中期 铜鎏金财宝天王坐像 >>

简介:

崇祯时期青花笔筒,外形简单俊逸,青花发色浓翠,层次分明,外口沿及近足处暗刻纹饰,具有晚明崇祯时期的风格,为青花文房佳作。 笔筒圆口,直壁,近口沿处微撇。外壁通景环绘青花洗象图,可见大象伏卧在地,背上一人手持工具为其清洗,象旁不远处站立一人,衣衫半敞,十分随意。背景可见树木、飞鸟、草石。整器画工精湛,置于书案,赏心悦目。 “洗象图”广受关注,最初是因佛教之禅宗。据传元代钱选《文殊洗象图》中,款署就有:“洗尔尘障,得见真如”。禅宗讲求破除名相执着,而“象”与“相”谐音,且白象又被视为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奉为佛教圣物,故“洗象”便成为绘画中经常创作的题材之一,意在表达“扫相”,具有宗教意蕴。 后至明清时期,“洗象”成为一项宫廷活动,皇宫中例于三伏日为畜养之象洗浴,届时遣官以鼓乐引导,监浴。往往河两岸观者万众,其情形见于当时文献记载。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记载:“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叫,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素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者两岸各万众,面首如鳞次贝编焉。” 明代崇祯朝为明、清过渡交替之际,崇祯青花瓷器除具有明代风格外,有些还孕育着清初瓷器特征。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中国传统社会步入晚明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许多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社会风尚均发生巨变,背离传统,追求新颖,自由地多元性发展成为当时人们尤其文人官宦群体的基本生活思想。当时作为高档瓷器的主要消费群体——文人、官宦,他们的审美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瓷器的造器与装饰图案,从而令瓷器成为反映社会变迁的直接载体,明显地在瓷画中留下他们的品味。 可参考:2015年3月16日,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拍卖会,明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成交价为USD75,000。

年代:

明 - 崇祯

类型:

瓷器 - 笔筒

标签:

青花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