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铜鎏金大黑天立像(后配底座) 

<< 光绪 青花双凤纹盘(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浏览数: 263

光绪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

简介:

此尊是典型的西藏丹萨替寺风格造像,造型威武,铜质精炼,鎏金厚重,周身镶嵌各色宝石,因年代久远多有佚失,多处镶嵌今仍尚存彩色宝石实属万幸,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其背后可见用于固定塔身的构件,由此亦可判断此尊应确定无疑出自佛塔塔身之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丹萨替寺被毁,而图齐团队所留下的这些照片则成为丹萨替寺多门塔唯一的影像资料。而寺院被毁之后另有三百多尊造像在遗址处出土,散见于西方的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的丹萨替寺或者同时期丹萨替寺风格的造像大约有100多尊。且多为天王、女性护法神、或者建筑构件,但只要是源自丹萨替寺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一直受到全球造像爱好者的关注。 此尊通体鎏金,头戴花叶骷髅冠,缯带结扎花朵形向侧后方飘卷,赤焰红发盘束高髻。脸庞方圆宽大,具三目,杏仁眼圆睁,皱鼻愤怒,咧嘴露牙,额头宽而低,中间有一目,威严凶猛,皱鼻咧嘴,獠牙外露,须髯卷曲,凸显忿怒相。耳挂连珠纹花瓣圆珰,垂于肩膀,脖颈粗短。四肢粗壮,上身袒露,双肩飘扬帛带,一条长蛇盘绕周身,蛇头于尾部相交于左肩头,胸前挂连珠花叶式项圈,手镯、臂钏、足钏俱全,宝严镶嵌彩色宝石(材质不作探讨),极为难得。右手高举持金刚钺刀,左手托嘎巴拉碗置于胸前。后背开有装藏(封板佚失),下部设销榫(有断茬旧伤)。下身着兽皮裙,呈左展立姿,脚下安有销榫。后配底座。 造像细节精致细腻,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西藏丹萨替寺造像的鲜明特点。 丹萨替造像以丹萨替寺而得名,属于一种特殊的供奉形式,即不同于一般佛像供于佛龛内或神坛上,而是供于舍利灵塔的塔身周围,主要盛行于14世纪至15世纪。在这百余年间,丹萨替寺造像吸收了尼泊尔造像艺术魅力,又融入当地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并具有地区性的尼藏融合的艺术风格,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该造像风格特征为: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杏仁状大眼,四肢粗壮,仰莲座的莲瓣饱鼓,莲座低矮,座下另有基座,装饰繁复。

年代:

类型:

造像 - 大黑天立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