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莲托六字箴言杯一对(官造,《乾隆年制》款) |
浏览数: 275 | 明 螭龙纹如意池歙砚 >> |
此联为当代漆木仿古翁同龢书法对联,字体舒朗而严谨,悬挂文房雅室极佳。 此对对联红底金字(具体材料不做探讨),书体老健厚重,书卷气息浓厚。上联为“幻法生机全得妙”,下句“吟诗写字有底忙 ”。落款:翁同龢。钤印:翁同龢印、叔平。 其联上句取自宋代黄庭坚《小鸭》:小鸭看从笔下生,幻法生机全得妙。下联摘自苏轼《答孔周翰求书与诗》:吟诗写字有底忙,未脱多生宿尘垢。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苏黄”,便指的是苏轼和黄庭坚。二人曾互评对方书法,一个是“树梢挂蛇”,一个是“石压蛤蟆”。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他在禅宗上造诣颇深,使得他的诗书作品展现出浓烈的禅学风味,“幻法生机全得妙”也是他诗书创作技巧和抒情意趣的体现。 《答孔周翰求书与诗》为苏轼答复周翰向他索要书法和诗歌的应答诗。“吟诗写字有底忙”中的“忙”字用法极妙。苏轼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曾感叹“长恨此生非有我,何时忘却营营”,自嘲一生为糊口而奔忙,然而忙中亦不忘闲适之道,常常酒后醉书以娱坐客。整体来看此联的组合,意蕴极为浓厚。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声甫、讱夫,号瓶庵、松禅、玉圃、瓶笙,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他在书法艺术方面造诣深厚,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其展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写在纸上、布上者,也有刻在竹、木、柱上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宫殿、官邸、庙宇,百姓宅邸,都会设一些匾额、对联。 对联看似短小精悍,实则蕴含浓厚的文化意义。首先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既有人文历史,又不失民俗闲情,可以借古喻今,也可以托物言志。既有文学语言的魅力,又能结合书法与诗体艺术,可谓是中华民俗文化瑰宝。
现代
文房 - 诗文对联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