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 铜胎掐丝珐琅云龙纹鼓墩一对(官造,《宣德年制》款) 

<< 乾隆 玉鹿衔灵芝摆件(带硬木座)

浏览数: 239

当代 铜鬲式炉(《大明宣德年制》款) >>

简介:  

本场为大家呈现的是一对明晚期官造掐丝珐琅鼓墩,掐丝珐琅鼓墩存世罕见,属于家具类的珍稀品种。此对鼓墩工艺超卓至臻、釉色纯净艳丽,五爪金龙更是彰显皇家的至高无上,且成对保存,弥足珍贵!在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一件“明嘉靖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两者龙的形态极为接近且都为五爪龙,可兹参考。掐丝珐琅就是常说的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起始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备受帝王喜爱,是宫廷器物的典型代表。古董行有“十件官窑器、一件景泰蓝”之说,意思是十件官窑瓷器才换的上一件景泰蓝,足见其身价不凡! 鼓墩是一种传统经典器型,它保留着鼓的形状,口底相若而腹部略宽。本拍品鼓墩成对,弧腹中空,器身近似椭圆形,以鎏金弦纹把纹饰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为深蓝珐琅地缠枝莲纹,枝条曼妙线条流畅,莲花仰俯有致,格外生动有趣;腹部为主题纹饰,上部为如意云头纹、下部为蕉叶纹,中间以天蓝色珐琅为地,掐丝云龙纹,双龙以不同颜色在表现,口齿怒张、龙身拧曲翻腾、须发飞扬,气势磅礴,极具霸气威猛气势;双龙以五爪呈现,等级极高;龙爪粗壮锐利,气势憾人;龙纹周身掐丝云纹,以不同的颜色表现云的层次,配色丰富体现五彩祥云的装饰效果;腹部两端镂空金钱纹,以红色珐琅表现更显醒目亮丽;下部为海水纹,海浪翻滚气势磅礴;鼓墩坐面为云龙纹,龙呈正面姿态,目前文物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正面龙的出现时间大约在明代嘉靖时期,所以鼓墩底部中心双方框内錾刻的“宣德年制”四字为寄托款。对于掐丝珐琅来说,圆器制作比方器难,并且鼓墩不是常见的浑圆,所以在制作时就要保证器型的线条变化自然和掐丝时纹饰与器型保持一致,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此对鼓墩器型整体沉稳浑硕,色调雅绝珍稀,工艺超卓至臻,重要非凡。纹饰更是自由挥洒,画意酣畅,给人磅礴壮观之气势。 鼓墩也称“绣墩”, 因其上面常覆盖一方丝绣之物而得名绣墩,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北西厢记》插图中可明显看到鼓墩上包裹着一丝织物。鼓墩出现于隋唐时期,流行于明清。其取材丰富,瓷、木、石、掐丝珐琅等,掐丝珐琅鼓墩由于制作较为复杂且成本巨大,所以自古制作就较少,时至今日能流传下来且成对保存者甚为罕见。 除了利用少见的掐丝珐琅工艺,此对鼓墩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龙纹,这也是尊贵身份的体现。按照明制,一品至六品用龙皆四爪,亲王以上可用五爪龙。1971年考古人员在山东邹城发掘了鲁荒王墓,鲁荒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仅仅2个月大时就被封为亲王。而在鲁荒王的墓内就发掘出数件五爪龙的文物,这也与明代龙纹的使用规制相符。 并且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原为清宫旧藏的明嘉靖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故宫的这件绣墩侧面纹饰为五爪龙纹,坐面部位装饰的也是正面龙,与本场要拍的这对掐丝珐琅的鼓墩纹饰极为相似。在中国龙纹的形态中,正面龙的出现较晚,目前文物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正面龙的出现时间大约在明代嘉靖时期。以上这些明朝龙纹规制以及留存下来的宫廷实物都反映出本场这对掐丝珐琅鼓墩应当为明晚期皇家御用之物。 由于掐丝珐琅鼓墩存世罕见,明代的更属凤毛麟角。我们可以参考2008年中贸圣佳拍卖的一对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鼓墩,15年前的成交价就已高达470余万元。是次我们拍卖的这对鼓墩年代更早,且级别极高的明朝皇家掐丝珐琅龙纹鼓墩,可谓是明朝宫廷器物的代表作品,其制作精美,端庄古朴之间更有皇家之霸气,珍贵非凡!

年代:

明 - 晚期

类型:

掐丝珐琅 - 鼓墩

标签:

龙纹 官造 云龙纹 宣德年制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