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 铜鎏金二十一度母坐像一套 

<< 光绪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一对(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浏览数: 184

民国 巨轮珠紫砂壶一对(《福记》龙标款) >>

简介:  

一套完整的二十一度母。除这一套外,检阅公私资料,仅在乌兰巴托博格达汗冬宫收藏有一套,为其镇馆之宝。这一套,从造型、工艺以及装饰风格等多方面对比,可知为一整套完整保存于世的蒙古风格的二十一度母无疑。可谓存世罕见,弥足珍贵,并兼具重要的收藏和学术价值。 此套二十一度母通体鎏金,造型优雅,铸造极其精美。度母头戴五花叶宝冠,冠下装饰有连珠式璎珞,缯带于耳后呈“U”形翻卷;葫芦形发髻高耸,余发披搭于两肩;度母纵目深鼻,面容俊美标致;度母或呈寂静相或微忿相,寂静者流露慈悲之心,眼睛半颌俯视芸芸众生。微忿者眉头紧蹙以示摧凶除恶之心。同时面相也代表她们不同的职能和本领。度母双耳垂肩,耳戴花叶形耳珰;坦胸露乳,双乳高挺也是度母的特点。脖戴花叶式项饰,手脚胳膊钏镯俱全,风格统一。度母除主尊双手持莲茎,其余右手持宝瓶,右臂施与愿印自然搭于右腿之上,左手于胸前结期克印,手持莲茎,莲茎顺臂而上于肩头开敷。度母中有一尊为左舒坐,既右腿盘曲,左腿自然下伸外,其余20尊皆为右舒坐。左舒坐者根据故宫资料显示为黑色至尊破敌度母。度母坐于仰俯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上缘以联珠纹为饰,下部以细密的竖线表现莲蓬之筋脉,这也是典型蒙古地区造像的装饰手法。莲瓣上下对称,排列整齐,瓣尖浮雕卷草纹。背后留白,留有刻发愿文的空间。原装封底,封板包浆熟旧自然。有的度母封板中心錾刻有十字金刚杵纹;有的则以墨画的十字金刚杵纹;而有的封板留白,推测可能是磨损已经看不清,也可能尚未錾刻或墨画。 乌兰巴托博格达汗冬宫收藏的二十一度母出自外蒙古最高宗教领袖扎纳巴扎尔之手,原陈放于乌兰巴托兴仁寺,现收藏于博格达汗冬宫,为扎纳巴扎尔曾经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因异常珍贵,所以在2021年之前的数百年里从未对外展出,并且冬宫内禁止拍照,故而知之者甚少。 在本套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有20尊都为右舒坐,唯独有一尊坐姿比较特殊的就是左舒坐者。在乌兰巴托博格达汗冬宫收藏的那一套中也有一尊左舒坐者。两者相比较,唯独肩花有别,其他的无论坐姿还是宝瓶位置皆一致。根据资料显示,乌兰巴托的那尊为二十一度母中排列第7位者。其名称或为“独髻佛母”或为“黑色至尊破敌度母”。 但是!经查资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18世纪二十一救度佛母唐卡,为清宫旧藏,在唐卡第三行居右者就是唯一一位左舒坐者。根据故宫博物院提供资料显示,根据唐卡下铭文翻译为“黑色至尊破敌度母”。之所以在手持上有差异,可能与版本或派别有很大关系。 度母简单的说就是“救度的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佛教中拥有崇高地位。其梵语转罗马化写作“Tārā”,也时常被译作多罗,意译即为“救度者”、“保护者”。《度母二十一赞》记载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已普救了无数众生。可是有一天,菩萨用他的慧眼观察六道,发现受苦的众生并未减少,顿生忧悲,流下眼泪,泪珠滴落,化作莲花,从莲花中化现出绿度母,并对菩萨说道:“请不要灰心,我将做你利益众生事业之援友,救度无数有情。”这时,伴随着毗卢遮那佛的真言颂词,身色各异的二十一度母从莲花中化现,纷纷对观世音菩萨立誓,表示要协助观世音菩萨共行救度众生之伟业。于是,二十一位度母协助观世音菩萨,每天救度众生无数,并立下无量功德,更加声名显赫。 二十一度母中,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她能救八种苦难,即:狮难、象难、蛇难、水难、火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又称为“救八难度母”。同时,还能把称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的“疑”转成究竟圆满的智慧,有护持妇女幼儿的功德。白度母(White Tara),藏音译卓玛嘎尔姆,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有32种应化身,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变化为21位救度母,白度母即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白度母常给人以优雅慈祥之感,藏密又常以长寿佛、白度母及尊胜佛母等三尊合称为“长寿三尊”。 根据学者研究,度母崇拜源于印度,早在公元六世纪中期,印度已经出现了度母造像。七世纪初期,印度度母信仰兴盛。大约于公元七世纪,度母形象第一次出现在西藏地区。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据《西藏王统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吐蕃第三十代藏王松赞干布从尼泊尔迎娶了赤尊公主,从唐朝迎娶了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带来了一批佛像,其中传入西藏的最早度母像是赤尊公主带来了一尊檀香度母雕像,这为传播度母信仰在西藏拉开了序幕。至于二十一度母何时出现尚未可知,但明确的是在15世纪就已经出现这个经典组合。在阿里地区就保存着较为完好的二十一度母壁画。她是集诸佛菩萨事业、功德之本尊,加持力异常的大及迅速。

年代:

清 - 中期

类型:

造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