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大明永乐年施》款) |
浏览数: 385 | 清早期 铜鎏金宝冠佛坐像(17kg) >> |
纵观历朝历代,唯一只为宫廷独享的,只有景泰蓝,也就是掐丝珐琅器!本场隆重呈现的就是一件乾隆官造铜胎掐丝珐琅四季花卉纹鱼缸,拍品体量硕大,工艺精湛鎏金灿然,尽显宫廷奢华之风。同类器物在故宫博物院有藏,并且在清宫档案中对这类珐琅鱼缸也有记载,乾隆皇帝也曾对这类珐琅鱼缸下旨“画样呈览”,所以足见等级尊贵。极具收藏价值。 此鱼缸呈钵形,敛口鼓腹,器型饱满壮硕,鎏金处金光灿灿,器身掐丝流畅而精细,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处处体现皇家造办处之巅峰手艺。器身以铜塑胎,在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明清时期,这种用铜量也是民间不能为,且不可为的。整器以蓝色为主色调,近口沿处装饰一圈如意云头纹,云头内饰以莲花纹;器身以缠枝莲纹做开光,开光内以浅蓝色珐琅为地,分别饰以夏荷、秋菊、冬梅等四季花卉纹,纹饰构图疏密得当,枝叶翻卷自然流畅,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胫部为一圈莲瓣纹;圈足内减地浮雕“大清乾隆年制”款,款识规整大气,布局颇具章法。鱼缸内掐丝鱼藻纹,一道道波折线象征水波,周围水草摇曳,缸底的鱼儿自由游动,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极具自然之雅趣。这种巨大的用铜量和精细的纹饰,无不在彰显乾隆时期雄浑恢弘的盛世气象。 此类珐琅鱼缸在故宫也有收藏,基本都是清宫遗留下来的。并且在清宫档案对其也是多有记载的。 据《乾隆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造办处活计库》记载“……太监高玉交铜胎珐琅梅辦鱼缸一件,传旨着配座钦此。……白世秀将铜胎珐琅梅辦鱼缸一件配得紫檀木座,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进訖。”从此档案可见,对于这类珐琅鱼缸,乾隆还特意传旨为珐琅鱼缸配以紫檀木座。由于紫檀木的稀缺性,乾隆皇帝对紫檀木料格外珍惜,非特别尊贵与喜爱者基本不会用紫檀木配座,依此足见乾隆皇帝对此种珐琅鱼缸的重视。 这类鱼缸所陈放的位置在清宫档案中也有所记载。《乾隆二十九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造办处活计库》记载“……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明殿现设仪器二件,照北边现设珐琅鱼缸大小一样,画样呈览,钦此”。由此可知在乾隆皇帝的养心殿内也陈设有这类珐琅鱼缸。而且要“画样呈览”,就是先让造办处先画好样稿呈给乾隆皇帝御览,皇帝能参与设计,也再次证明这类珐琅鱼缸在皇帝心中的贵重地位。 珐琅工艺发源于古地中海文明,长时间流行于欧洲;与中国结缘,始自“蒙古西征”。十三世纪蒙古远征军横扫欧亚大陆,从中亚地区带回大批手工匠人,输往后方。掐丝珐琅工艺的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随工匠进入中国,在元末明初之际悄然生根。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其做法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釉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而成。掐丝珐琅自元朝便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这种工艺带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蟠曲虬结、极重线条和设色的装饰性特点,但一经传入中国,便与我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进入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为扶植珐琅绘画技法的发展,乾隆二十七年(1762)宫廷画院与珐琅作合并,专业画家参与珐琅器的绘画工序,大大提高了纹饰的艺术水平。御制品追求精工巧制、装饰繁缛的风格。乾隆四十八年(1783)曾传旨:“烟壶上花卉画得甚稀,再画时画得稠密些……”,皇帝的口味大大影响当时工艺制作的审美取向,且大量使用錾刻鎏金装饰,增添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与一般工艺皆为官民共享不同,掐丝珐琅工艺,从元代传入一直到清代中期,这期间仅为宫廷服务,虽然有扬州、广州两地也为其生产,但所有制品要悉数上交。因此这一时期皆为为皇家所享用之物。 以往的景泰蓝属于低调的奢华,尽管档次高但在过去常常无缘一见,它们往往静静陈列在诸如故宫博物院、法国枫丹白露宫等这些世界级大型博物馆内。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以及由于以往历史原因,曾经流出皇宫的景泰蓝逐渐进入市场,让这种奢华宫廷器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2015年法国枫丹白露宫被盗,其中就有一件来自中国圆明园的清朝掐丝珐琅麒麟,让世界尤为关注。 诸如本场的拍品,2018年香港佳士得就曾以200万元港币拍出过一件乾隆掐丝珐琅鱼缸。2021年上海明轩也同样拍出一件乾隆珐琅彩鱼缸,成交价达到218万余元。相比其他小件珐琅器来说,这种大件珐琅器由于体量大,当年流散的几率更小,所以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也很稀少。所以这类掐丝珐琅鱼缸价格一定会越来越高!
清 - 乾隆
掐丝珐琅 - 鱼缸
开光 缠枝莲 年款 花卉纹 官造 四季花卉纹 大清乾隆年制 乾隆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