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中期 黄花梨雕拐子龙纹带屉镜台 |
浏览数: 319 | 民国 锻铁金刚橛 >> |
此件花觚撇口,长颈,球形腹,覆杯状高足。花觚内施松石绿釉。器外以青绿釉为地,在宫廷档案中,称为翠地,一色填涂均匀明快,充分体现处嘉庆朝时期官窑烧造水准,再以粉彩为饰,口沿、颈部、足部均有描金,加置如意纹、变体莲花纹、青花回纹边饰带,纹饰层次感极强,华美艳丽。花觚画工精细,以粉色为地,其上以粉彩绘缠枝莲花搭配八宝纹样,莲花花瓣脉络精细,花叶扬卷,曲线优美,其间烘托出佛教八宝,布局工整,繁而不乱,颇具功力。纯净莹润的青绿釉地与色彩华美的粉彩纹饰相配,纹饰繁密,极尽精工。颈根部以两道金彩弦纹间隔,用矾红彩横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很好地证明了它的皇家身份。 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 花觚外壁所绘的佛八宝图案,又称“佛家八吉祥”,由藏传佛教流传而来。八吉祥是佛教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分别是:法轮,大法圆转,万劫不息;法螺,是具菩萨果妙音吉祥物;宝伞,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白盖,遍覆三千,净一切药;莲花,出五浊世,无所染着;宝瓶,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金鱼,坚固活泼,鲜脱禳劫;盘肠结,回环贯彻,一切通明。这八件法物结合在一起,象征了佛教所追求的圆满、幸福,因此称“八吉祥”。佛八宝作为组合出现最早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 花觚为五供之一,自明代晚期常与香炉、烛台一起,作为祭祀和礼佛时的供器成组出现。因其形制古朴而颇受人们喜爱。而最早“觚”则是作为酒器出现,汉代许慎在《说文》中记载“觚,乡饮酒之爵也” 。《仪礼·特牲礼记》注中更是写明“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以至于孔子把“觚”作为礼仪的象征在《论语.雍也》中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这样的感叹。 商代中期至晚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十”字孔。而到了商末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圈足外撇更甚,圈足上也无“十”字孔。虽然在古代经典中,觚虽然与爵总是出双入对,被作为礼器看待,但在实际使用中,商周时期的青铜觚是被作为饮酒器、盛酒器还是温酒器使用,在今天的学界依然争论不休。 也正因此,宋代以后的,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觚逐渐脱离了其原本的功能,被用于插花,广州艺术博物馆所藏明代陈淳绘《花觚牡丹图》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晚明以后直至康乾盛世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金石之风渐兴,觚不管作为配享庙堂的供器还是装点生活的花器,都大量以和田玉、铜胎掐丝珐琅以及官窑瓷器制作。也因其装饰性强,在当下的拍卖市场上也颇受欢迎。如2010年北京荣宝秋拍中,一只与本件每周之星颇为相似的“清嘉庆 粉彩绿地八宝纹花觚”,就曾拍出过200余万元的价格。
清 - 嘉庆
瓷器 - 花觚
粉彩 描金 官窑 年款 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