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治 黄地绿彩双龙赶珠纹碗(官窑,《大清同治年制》款) |
浏览数: 229 | 嘉庆 绿地粉彩描金莲托八宝纹花觚(官窑,《大清嘉庆年制》款) >> |
此件黄花梨镜台主体采用箱式结构,与官皮箱样式颇为相似,由此可看出两者渊源。只是顶面近似正方形,整体造型矮而阔,这样更符合梳妆之用。当年定是大家闺秀的“闺中密友”。 箱盖正面配有方形面页叶及如意形铜拍子,其下设两层抽屉,一长两短共三具,呈“品”字形排布,抽屉上安有镂空如意形铜拉手。箱盖后面设有方形铜合页,而在镜台箱盖与箱子四周均以铜包角包裹,起到加固以及保护的作用,最下方以四足落地。镜台左侧,箱盖与箱身间设有一金属长链,以防箱盖后翻,砸到他物,可以看出工匠设计得颇为用心。 整个镜台所有板面均用黄花梨独板制成,尤其是箱盖顶部所采用的黄花梨板材,无论是尺寸还是质量都堪称佳品,箱体黄花梨取材色泽统一,十分难得。其制作亦甚为考究,箱盖下设有镜支,平屉、抽屉边框与底板使用铁力木做底,是明末清初制作硬木家具的经典手法,俗称“铁力底”。 箱身及顶面满浮雕拐子龙纹。拐子龙作为一种变体龙纹,亦可称为称“螭龙”、“夔龙”。整箱在纹饰布局上遵循对称原则,将中国对称审美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螭龙龙身为圆弧形,而拐子纹多为方形,因此在这一方一圆之间,让整体纹饰在规矩中倒显得多了一份灵动。而从这纹饰样式来看,此螭龙身体呈弧形,且龙身并未与拐子纹完全融合,与明代常见的卷草龙纹不同,此时龙身逐渐由圆变方,为乾隆以后方形拐子龙的出现打下基础,也被视作清代早期螭龙纹的一大特征,以此判断,我们可以确定此件长方箱的制作时间大概是在清代中早期。箱盖下的镜支同样以拐子龙纹装饰,只不过工艺不再是以浮雕,而是以难度更大的透雕来完成。而攒框的手法犹如黄花梨屏风一般分隔装饰,其中以四个连阔纹组成的菱花形为中心,以放置铜镜背面的镜钮,顶部透雕双龙捧寿,底部正中设有荷叶形镜托,而在其两旁分别为两条回首螭龙。形式多样,又显得颇为工整。 中国人在注重品德的同时,同样重视外在仪容的展现,作为梳妆使用之物,古代贵族同样也不会怠慢。至少在战汉时期就出现了一种专用的梳妆盒——多子奁,高质量的多子奁一般分为两层,上层放置铜镜,下面以各个小盒盛装梳篦、香料、粉扑等梳妆用具,它的出现顺应了中国古代造物中追求的“器以载道”。一方面适应了梳妆用品的增多,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一个大母奁内部存有多个子奁,寓意着子孙昌盛、人丁兴旺。妆奁主人的社会阶层、身份及化妆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子奁数量的多寡,常见的有三子奁、五子奁、七子奁、九子奁。 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寿康宫中原陈设中就有一硬木框架的“黑漆描金妆奁盒”,应为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所用。 可参考:201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明末 黄花梨镜箱”,成交记录:(港币)HKD 812,500元
清 - 中期
木器 - 镜台
龙纹 黄花梨 拐子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