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 黄地粉彩描金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碗(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
浏览数: 364 | 明早期 铜鎏金莲花手菩萨坐像 >> |
此件提箱设计感是其最大的亮点,既兼顾了提梁盒的便携性,又保留了箱的实用与功能性。整件作品以黄花梨为主材,结构合理,做工细腻,证明它并非文人或者工匠一时兴起的拙作,而是结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扬长避短,堪称明末清初黄花梨私人订制家具的典范佳作。 此件黄花梨带提梁小箱,形制以“一封书式”小箱柜为基础,在周围增加了木架提梁,木架侧山设竖枨、站牙。顶部提梁上方设有铜提手,短途挪动时可以方便单人提拿,长途搬运时又可由此穿杠,供两人抬行。箱体内空间较大,中间设置“工”字形隔断,下大上小,中部设有两抽屉。箱体正面面板双开门式设计,门上安装有方形铜面叶,除在每个面叶上部安装有一锁鼻外,另有一锁鼻安装在内部“工”字形短柱上,起到固定作用,方便提携、搬运。面叶下部安装的“凸”字形吊牌,用以开启双门。整个提箱上的铜饰件均为长方形,与提箱造型协调一致。制作面叶、合页所用铜片均厚实、牢固,底部有类似提梁盒的底座作为底衬,从箱体空间布局分析,应作为文具箱使用。 箱身正面、顶板与两侧以铲地浮雕形式装饰有草龙纹样,草龙又被称为“螭龙”“夔龙”。各面板所雕螭龙均左右对称,两两相对,龙身大体成圆弧形,圆中带方,在这一方一圆之间,让整体纹饰在规矩中多了一份灵动。而从这纹饰样式来看,此时龙身逐渐由圆变方,与明代常见的圆形卷草龙纹不同,为乾隆以后的方形拐子龙的出现打下基础,也被视作明末清初这一时期螭龙纹的一大特征,以此判断此件长方箱的制作时间大约是在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早期。 箱体黄花梨取材色泽统一,无论是是尺寸还是质地都堪称上佳,所有板面都尽量采用独板制成,尤其是箱体背部所采用的黄花梨板材,虽然未雕琢,但黄花梨生长时形成的 “鬼脸”天然可爱,富有生趣,可以看出此件提箱选材的考究,因此十分难得。其盖下平屉、抽屉内材以及底板使用铁力木做底,是明末清初经典的家具工艺制作手法。 此件提箱在保留了一般书箱的基本结构外,又加入了一些提梁盒的经典设计元素。提梁盒在宋代就已经流行起来,主要还是用来盛放酒食,便于出行。或是应用于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或者小件货物。明代画作及小说版画插图也常有描绘外游时侍从挑食格的情景,为了便于携带,食格多用竹或较轻的柴木制成。而此提箱选用黄花梨为材,并如此精工细作,可见这个来自富庶之家的主人对于文房用器的珍爱。 而这件具有独特设计理念的提梁箱,定是从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总结出来的样式,原本书箱不易搬运的特点,由于增加了提梁,变得轻松易提;而提梁盒由于采用的是多层结构,需上下对齐,在使用空间上常较为局促,逐层翻找,也较为麻烦,此番改造与重新设计,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的设计初衷,之所以在当时未被大量推广与普及,想必原因是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颇高。 市场领域上公开出现的提箱,如中贸圣佳在2019年秋拍时拍出的一件“明末清初 黄花梨书箱”与本此上拍的每周之星在形制上几乎完全相同,但在纹饰上整体光素,成交价也达207万元人民币,而此次每周之星的价格理当不逊于此,机会难得,望买家慧眼识之。
清 - 早期
木器 - 提箱
黄花梨 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