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晚期 窑变红釉观音瓶 |
浏览数: 240 | 光绪 矾红描金双龙赶珠纹大碗(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 |
本品体量高大,一尺有余,为典型喀尔喀蒙古风格造像,由面相、比例、身材曲线、装饰特点、莲台上莲瓣的刻划,无不体现着这种强烈的地域性特征,铜胎厚重,金水明亮,品相优良,属清中期藏传佛教主尊造像,不可多得。 白度母藏名音译卓玛嘎尔姆,藏密常以长寿佛、白度母及尊胜佛母三尊合称为“长寿三尊”。相传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因佛母面、手、脚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七眼佛母。相传额上一目能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白度母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没有能瞒得过她的秘密。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为救度母。 此尊通体鎏金,面颈部泥金彩绘。本尊面部、掌心和脚心共有七目,象征着她能关照一切众生,故称“七眼度母”。头戴五叶宝冠,中央冠叶饰大鹏金翅鸟面,雕铸精美。宝缯呈U形于耳际飘卷,发髻高耸,摩尼宝珠顶严,发辫披搭两肩头。面相端庄清秀,弯弯细眉,高耸鼻梁,微露笑意。耳垂花叶圆珰,颈部蚕节纹明显。上身裸露,双乳圆润,左肩斜披络腋和圣索,帛带一端披搭左肘后飘落体侧,胸前佩连珠花叶项圈和璎珞长链,臂钏、手镯、脚镯也是一应俱全。左手于胸前结三宝印,右手置右膝之上结与愿印。腰系宝带,下身着裙,薄如轻纱,裙褶散落在莲台之上。双腿结全跏趺坐,下承仰莲圆宝座,莲瓣层层开敷,瓣尖雕卷云纹,上层莲叶间以连珠纹相连,为“扎派”造像特有装饰手法。原装全包式封底,封板中心錾刻十字金刚杵纹。 扎纳巴扎尔风格是清代蒙古地区缔造出的艺术结晶。此一风格来自于哲布尊丹巴一世(1635-1723),他出生于喀尔喀蒙古谢图汗衮布多尔济家,是阿巴岱汗的曾孙,四岁受沙弥戒,取法名扎纳巴扎尔。清顺治六年(1649),哲布尊丹巴入藏求法,并受封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649年首次藏地之行时,谒见了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却吉江森,在佛学上得到殊胜见地的同时,于古代佛教艺术审美的精髓,也得到至深的体悟。当1651年离开藏地前,他召集了五十名具备真知灼见的能工巧匠远赴蒙古,缔造了载入史册的扎纳巴扎尔艺术风格的辉煌篇章。
清 - 中期
造像 - 白度母坐像
铜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