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爪哇时期 铜嵌银眼宝冠佛坐像 

<< 清晚期 紫砂贡局壶(龙标款)

浏览数: 204

清 铜马槽炉(《大明宣德年制》款) >>

简介:

本品为中爪哇夏连特拉王朝时期宝冠佛坐像一尊,整尊造像端庄稳健,工艺古朴,铜质精纯,包浆醇熟,不可多得。 宝冠佛,顾名思义是头戴宝冠、身着袈裟的佛,根据仪轨,有可能是五方佛或释迦牟尼。本件作品左手结禅定印,并捧有宝塔,右手触地印,其中生有莲花一株。宝冠佛应该是密教本尊,而同时呈现法身和报身的两种特征,可能是爪哇地区显教受密教影响所成,为法相上的特例,作品也相对少见。 此尊头戴五叶宝冠,缯带垂搭于耳际,极尽华丽。面颊丰满,额际宽广,细眉弯翘,目嵌银睛,眉心现白毫,高鼻丰唇,嘴角含笑,双目半阖,双耳垂肩,颈部蚕节纹明显,描摹生动写实,肃穆端庄。除头部宝冠外,大臂处佩有臂章(Kayura),装饰有莲苞纹样,华丽雅致。手腕处戴有手环,颈部配有璎珞,华美非常。上身着轻薄的袒右式袈裟,袈裟一角披于左肩头,衣纹流畅,装饰简约。胸膛饱满,四肢纤长,双腿结全跏趺坐,衣袂堆叠铺洒台面。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上下沿饰连珠纹,挺拔秀美,瓣尖勾翘,下叠须弥座。背光边缘以连珠纹及萨克蒂(sakti)火焰装饰,象征“业”之律动。未封底,是早期造像特点,极具学习研究价值。 镶嵌银饰的佛教造像,曾首先在斯瓦特、喀什米尔等西北印度造像中被广泛使用,工艺成熟,尤其普遍用于眼睛、白毫、嘴唇等部位,后此类工艺也逐渐传至东南亚爪哇地区。画龙点睛的嵌银手法,是熠熠生辉的如来光色,表现了威光炽盛的如来相好。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言:“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上妙银眼之光明照耀,呈现佛陀慈光遍照法界,为诸有情宣说正法,令十方有情照见清净自性的如来本怀。 印度尼西亚的中爪哇时期正值中国唐宋时代,那时的爪哇王朝拥有璀璨的婆罗门教、佛教艺术,婆罗浮屠(8-9世纪)是其典型代表。此处佛塔被认为是以五方佛为中心的具体化的曼荼罗。其中之基坛为轮回图像,第一回廊为依《方广大庄严经》(Lalita-vistara)的佛传及佛陀本生,第二回廊为《华严经》〈入法界品〉(Gan!d!a-vyu^ha)的善财童子求法,第三回廊为弥勒菩萨,第四回廊为普贤菩萨。其宗教造像受东北印度帕拉艺术影响,有极高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Linden-Museun Stuttgart.“INDO-JAVANESE MENTALWORK”.Germany:Lohuizen-de Leeuw and Linden-Museun Stuttgart.1984:pp. 9-19. 2、Mechling M, Vincent B, Baptiste P & Bourgarit D.The Indonesian Bronze-Casting Tradition 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irty-Nine Indonesian Bronze Statues(7th-11th c.)from the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Paris.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104(2018),pp.63-139.

年代:

年代不详 - 中爪哇时期

类型:

造像 - 宝冠佛坐像

标签: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