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 黄花梨浮雕牡丹纹插门提梁箱 

<< 清早期 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

浏览数: 286

嘉庆 绿地粉彩描金福寿连绵“囍”字盖罐(官窑,《大清嘉庆年制》款) >>

简介:  

此件提梁箱依形制而言是从早期药箱逐渐发展而来,将药箱内分置数层的小抽屉去掉,腾出更多空间来放置文房器用及案上摆件,作为书箱使用。 提梁箱以黄花梨为材,纹理美观,包浆莹润。箱体黄花梨取材色泽统一,十分难得。其制作亦甚为考究。平屉和抽屉的内材以及底板、背板使用铁力木做底,都是明末清初经典的家具工艺制作手法。其箱体方正端庄,设提梁,便于提携。正面采用一片式前开门,下部设有凸榫,与箱体凹槽扣合,上部铜饰件连接锁舌,可上提将插门锁住,并有铜栓别上。与双开门相比,这也是较早的样式设计。箱体内空间较大,下方设有一抽屉,抽屉脸上镶嵌圆形铜护眼及椭圆吊牌。正面板是其最大看点,雕刻时采用减地阳刻技法,浮雕牡丹花卉纹。底部为层层累叠的怪石,石上灵芝俏立。一侧拔地而起一株牡丹,枝繁叶茂,四散满布。中心为一朵正向绽放的花朵,花蕊居中,内层六瓣环绕,外层十二瓣长短交错,另有大大小小花卉点缀枝头,色泽红润。 这种纹饰的布局与雕刻方法,有如明代剔红之作,充满浓郁的富贵之气。而且从这件方箱所雕刻的纹饰来看,能感受到明显的剔红漆器的装饰味道。牡丹纹饰作为元明雕漆工艺中最为常见的表现题材,从明初的大花大叶逐渐向明代中期的图案化过渡。 明代晚期硬木细软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海禁的逐渐放松以及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因为明末宦官专权,文人仕途失意,便转而追求田园诗意的生活状态,既然不能报效国家,那就专注过好自己的小资生活。 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此明代晚期文人材质由原先的竹制变为木质,更多是实用鸡翅木、紫檀,甚至是黄花梨等名贵木材制作,由原先的大尺寸缩小变为适应文房案头把玩的大小。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由于实用性强,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多会备有此类提盒,因此这类提盒有一定存世量,但多为光素器,甚至连《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中所绘制的提盒也为光素之品。而那件提梁盒,从雍正夜读的场景来看,由于体量较小,应该也是作为文具箱来使用的。 而这件具有独特设计理念的提梁箱,定是从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总结出来的样式,原本的药箱每个空间过小,不宜贮藏相对尺寸较大的文房器用,提梁盒往往采用的是多层结构,需上下对齐,在使用空间上较为局促,且需要逐层翻找,也较为不便。此番改造与重新设计,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 类似的书箱,我们可以在香港知名藏家叶成耀医生的“攻玉山房”雅蓄中看到其身影,而其材质主要以楠木瘿为主。市场上相似的带提梁的黄花梨素器,曾在2018年嘉德秋拍中有过出现,当时成交价为32万余元人民币,望识之。

年代:

明 - 晚期

类型:

木器 - 提梁箱

标签:

黄花梨 牡丹纹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