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庆 祭蓝釉簋(官窑,《大清嘉庆年制》款) |
浏览数: 289 | 清晚期 河图洛书高眼端砚 >> |
本件卧牛不但雕工流畅,用料大器,选用巧色玉雕更是难得一见。虽然在传世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不少青玉、青白玉,乃至白玉的水牛,但是墨玉的大件水牛摆件并结合巧雕工艺,就变得十分罕见了。所谓墨玉是指白玉和青玉被石墨沁入,但石墨在分布上,多不规律。有时很少便成为了白玉中的脏点;有时又在同一块玉石中出现就造成了疏密不均的现象。如此块玉料般硕大纯净者,实不多见。工匠以极巧的构思,用墨玉来表现水牛的皮毛颜色,且繁简得当,造型极为准确,后又将其身后一块玉色纯净的部分巧雕成童子,做回首牵牛状,可见匠心之独具。 新疆和田玉作为中国古代玉石种类,素有“真玉”之称。但这里因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开采极为艰辛。在古代由于开采与运输条件有限,对于山料的采集,变得尤为困难,因此在采集过程中,多以在河中寻找致密细润的籽料为主。但籽料的寻找,多不能在夏季进行,因此时雨水甚多,易引发洪水,且水流也更湍急。因此在古代,玉农们只能在冬季借助水位降低的时候,忍着刺骨的冷水,下河寻找。和田籽料的出产需借助河流的作用,因此在和田地区,两条河流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条被称为玉龙喀什河,因盛产白玉在当地多被称为“白玉河”。而另外一条喀拉喀什河,则被称为“墨玉河”,更多的出产本件作品这样的墨玉。 而用一块儿上好的和田墨玉雕造水牛,是因为中国作为以农耕为主的民族,牛作为最为主要的畜力得到了人们普遍的保护。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多数王朝都是禁止宰杀健康的耕牛。因此牛除犁地外,更多的是作为“太牢”成为进献给神明,祈求丰收的祭品。而在明清两朝的宫廷记载中,不乏牛类牲畜出现于祭典活动。清代皇帝虽然出身于马背,但在统一中华之后,重视农桑,其中如农历三月在北京先农坛所举行的“一亩三分地”皇帝亲耕礼。也有耕作被编绘成图画传承至今,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耕织图》了。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藏书甚丰,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订,锓诸梓以传”的《耕织图》。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由于清代皇帝重视农桑,康雍乾各朝均让宫廷画师绘制过《耕织图》,其中《雍正耕织图》中,可见雍正皇帝本人作为画中人在耕图中还是在陇上观望,但到了耙耨时,他已经身着农服, 左手执缰,右手扬鞭,立于农具之上,引牛犁地。由于与皇室祭典的关联性,愈发凸显此件卧牛的重要性。 伦敦佳士得曾在2003年拍卖过一件玉牛摆件,上面刻有乾隆皇帝受到先农坛的启发而在丙寅年 (1746)所作的诗“丑之精,食之本。乐彼万民,岁赖以稔。”内文对牛的美德赞誉有加,亦是对此形象有推波助澜,广植人心的效果。 如此尺寸的童子牧牛摆件存世并不多见。因此在拍卖纪录中,此类大型摆件也都有着颇为优异的成交记录。如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中的“十七世纪末 青白玉童子牧牛”,其玉质能明显看出带有沁斑,成交价却接近800万元人民币;而早在2009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一件玉色整体相对干净的白玉卧牛,成交价竟然高达1800余万元人民币。
清
玉器 - 摆件
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