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 黄釉暗刻云龙纹碗(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
浏览数: 399 | 明 铜鎏金横三世/竖三世佛 >> |
这件玉瓶以大块青白玉料雕琢而成,器身凝脂含光,莹润光洁。器物形制略扁,设盖,与瓶身子母口扣合。瓶长颈,斜肩,长圆形筒腹;腹部下方至胫部向内收缩,底部为椭圆形高圈足。瓶盖与瓶身口沿均雕琢回纹一周,瓶颈部饰蕉叶纹,肩部光素,近腹部以乳钉装饰,腹部则刻饰夔龙纹,是整个瓶身最主要的装饰部位,夔龙纹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流装饰图腾,胫部的乳钉以及蕉叶恰与肩颈处形成对应关系。瓶身两侧耳部以镂空雕夔龙纹为饰,成为整件盖瓶的一大亮点,同时又与腹部主题纹饰相呼应。 此瓶运用精细的工艺手法,精雕细琢于古朴青白玉之上,刀法之细,刻工之巧,实为难得。加上典型仿古装饰的图腾,一派皇家气象,处处透出宫廷风貌,陈设效果高古静穆,又不乏富贵华美,令人叹服,充分流露出乾隆仿古之美。因乾隆时期金石学复兴,仿古之器大作,制作精益求精,本品即为其中代表作,为少见稀有的玉雕珍品,清赏不尽。 清乾隆二十四年之前,由于受到准噶尔部蒙古族达瓦齐以及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的影响,新疆地区上好的玉料几乎都无法进入到统治中枢,为了平定此次叛乱,乾隆二十年(1755)和乾隆二十三、二十四年(1758、1759)先后出兵西域,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对新疆地区行使统治权之后,中西交通得以保障,而此后玉料的开采、运输与制作,就以法律形式为皇家垄断,质地优良的新疆和田美玉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宫廷,并开启了清朝玉器最发达的时期。 也正是由于玉料的增多和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嗜爱,各级官吏争相搜罗佳器,以玉器作为贡品及个人收藏,带动了玉器市场的繁荣。而不同阶层人士对玉器的不同品味,必然会影响玉器生产的发展趋向,苏州、扬州等地的一些玉工为投购买者所好,牟取高价,制作了一批样式奇巧、题材庸俗、纹饰繁缛的玉器,被乾隆皇帝斥为“时样” “新样” “玉厄”。 就在刚刚发现“玉厄”现象端倪之时,乾隆皇帝就曾经提出“渐欲引之古,庶其返以初"的想法,希望通过提倡仿古来改变人们对玉器的欣赏角度,使玉业回返以前的正途。此后的御制诗中更是屡有提及,如“琢玉作今器,范铜取古型。俗嫌时世样, 雅重考工径”(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 )、“弗令俗工聘新样,博古图中取古式”(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 )、“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 作于乾隆五十一年, 1786 )以及“良质和阗命琢磨,堪嫌俗样巧去他。西清古鉴式教肖, 周代亚尊传不讹”(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 )。 从这些诗句中可知,仿古玉器的模仿对象除了商周青铜器, 还有《博古图》《西清古鉴》《考古图》 等图录上的样式,仿古玉器因此成为当时玉器的主流之一。 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藏品“清乾隆 白玉双耳扁瓶”“ 清乾隆 碧玉龙纹觥”。 可参考: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白玉雕兽面纹盖瓶”,无论是题材还是双耳造型,都与此次拍品颇为相似,其成交价为287万余元。
清 - 乾隆
玉器 - 夔龙耳盖瓶
龙纹 夔龙纹 夔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