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 铜鎏金莲花手菩萨立像 

<< 清早期 黄花梨浮雕螭龙捧寿图盝顶式官皮箱

浏览数: 485

当代 粉彩过枝花卉纹碗(《大清雍正年制》款) >>

简介:  

此尊莲花手菩萨立像,与一般常见的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不同。它蕴含着早期造像的写实风格,通过对人体细致的观察,整尊菩萨像无论是在身体结构比例,还是在肌肉线条方面,都把控的非常准确,这也让立像的肌体显得分外鲜活、自然。 立像身体呈略带夸张而优美的S形立姿,流畅的肌肉充满了生命气息和起伏的节奏感。将纽瓦尔雕塑传统在其黄金时代的神奇魅力展现无遗,制作者对于重心准确微妙的把握,使菩萨的姿态显得轻松自然。尊像头戴三叶形宝冠,正中大叶片上饰以化佛,应为阿弥陀佛。菩萨脸型圆润,五官轮廓清晰,白毫为细长形,高挑的眉弓,眼型细长,上眼睑从内侧下弯到外眼角附近挑起,既表现出俯视的眼神,又不失奕奕生辉的神采。口鼻小巧,凸显出脸部的肉感,以线刻强调边缘线,简洁利落,形像生动,体现出和煦慈悲之态。菩萨右手垂于体侧施与愿印,无名指佩戴有戒指,戒面朝向掌内;左手于腿侧呈持握姿势,牵有莲花花茎,莲茎沿手臂蜿蜒而上于手肘处盛开,现留存有花蒂、花萼,花已遗。菩萨身上的圣索从左肩垂下,随着身体起伏,从右胯而转向身后,中间伴有十字花结,其余如颈饰、臂钏、手镯、璎珞、腰带、指环等饰物均有当时流行的十字花形,应配以各色宝石镶嵌,惜均以脱嵌,与极简的衣饰形成强烈对比,繁与简相得益彰。平衡感与节奏感,艺术性与生命力在作品中得到了高度融合和完美阐释。全像鎏金部分剥落自然,露出暖色的红铜质地,整体包浆熟旧,与造像本身年代相符合。 关于莲花手菩萨的来历,在喜玛拉雅地区流行着一则流传甚久的传说。说有一头大象想要去摘池塘中的莲花,不幸滑进了莲池的烂泥之中。它痛苦地大喊,并祈祷那拉衍那(为毗湿奴的一个身形)。当时正在丛林中修行的圣观音,听到了求救声音,立即变成那拉衍那的样子,将大象从沼泽中解救出来。为表达感激之情,得救的大象将采得的莲花献给观音菩萨。观音没有贪恋它,很快又将莲花转送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拒绝接受莲花,要观音献给他自己的本尊阿弥陀佛。于是,观音遵照释尊旨意,最终将莲花献给了阿弥陀佛,并将得到莲花的整个故事禀告给阿弥陀佛。为了赞扬观音的慈悲行为,阿弥陀佛让他永远持有莲花,继续做有利于众生的事业。从此以后,观音就以手持莲花的形象现身,因此也以莲花手而著称。 这种持莲观音的造像,在公元十世纪左右的印度造像中就又出现,发掘于比哈尔邦,现藏于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中波罗时期的玄武岩造像中,观音右手同样也出现执莲造型。 从风格上来看,此次拍品与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0世纪(塔库里时期)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底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身姿与衣饰上多有传承。 此类的艺术风格,更影响到之后西藏地区,藏传金铜造像制作的风格。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春拍中,一尊17世纪的西藏雪堆白作品,能清晰的看出与此次拍品的传承关系,而体态更为夸张。 与此次拍品时期相似的大体量莲花手观音像,更是在2018年北京古天一秋拍中以6785万元的高价成交,证明了收藏界对这一时期造像艺术的高度认可。

年代:

明 - 早期

类型:

造像 - 莲花手菩萨立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