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 玉雕九龙纹夔凤耳带盖扁瓶(带木座) 

<< 清早期 黄花梨透雕螭龙纹提箱

浏览数: 294

清中期 铜鎏金三世佛坐像一组(带刻文) >>

简介:  

此件玉扁瓶尺寸硕大,瓶大体呈扁方形,四角微微隅切,形成八方,使整体造型在刚劲的线条中,多了一分温婉、柔和,瓶底深挖高足。瓶周身以高浮雕手法雕琢有龙纹八条,加上瓶盖上的一龙,共九条。龙大小各异且姿态多样;大龙须、髯、腹下蜃节及鳞片均发育完全,而小龙形更似螭,将大小龙并之,有苍龙教子,望子成龙之意。两侧镂雕夔凤耳,线条为方曲,造型古拙。底部适配有硬木座,上雕博古兽面纹,两侧雕灵芝造型,既起到保护作用,又让作品显得更加完整。 从玉质角度来看,此件盖瓶用料具有较为明显的明代晚期玉雕作品用料特点,工匠因材施用,通过玉材本身颜色,似为形态各异之龙加上了神助攻,呈现出云龙效果。 说到云龙,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宋陈容的画作,其所绘有《墨龙图》《六龙图》《九龙图》等,其中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的《九龙图》,九条形态各异的龙或攀伏山岩之上,怒日圆睁;或游行于云空之中,雷电云雾掩映;或龙戏水珠、波涛汹涌;或雌雄相对,欲追欲逐;或架势搏斗等,将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画得非常生动。而此件玉瓶上的龙与陈容画作比较,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龙身或升、或降、旋转盘绕,身形颇为矫健,而在颜色方面,恰以玉色之深浅,来表现云雾之浓淡,远观之,如龙穿行于云雾之间,与陈之画作颇为神似,而工匠以造化来拟人工,真可谓妙趣天成。 “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帝王产生联系。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九龙壁。按古代数论,数字按照奇偶被分为阴阳,“九”在其中属于阳数,因此象征男性;而在单数中,“九”又因其最大,被称为极数,确实常与皇权发生联系。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洛书》之中,“九”同样被标注在最上端,其方位定作“南乾”,这与帝王坐北朝南,向阳而治相吻合。由此相信拥有这个九龙盖瓶的人,身份也定为显赫之人,不排除是帝王家用,或出自宫廷之中。 明代玉器之所以被称为“粗大明”,并非琢玉技术的落后,而是明代玉料质量不佳和玉石原料的匮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明代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由于明朝中央政府不能对西域实行直接统治,明政府只得通过哈密王获得和田玉。当时和田玉料需要辗转运输才能到达内地,玉料经过各级官员的层层克扣和以次充好的“置换”,待运到北京时已基本“不堪用”。当时很多较好的玉料流落在民间,而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代前期。 从现存实物来看,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 青玉兽形砚滴”,与拍品玉质上颇为相似。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晚期至清早期 玉蟠龙觥”几乎半面都是沁色,也未妨碍乾隆在其口沿内篆刻了“比德”“朗润”两玺。要知道乾隆在位时期由于玉料供给充足,其个人对玉器的鉴赏水平远高于他的先祖与子孙。 可参考:佳士得香港在2012年秋拍拍出的“清乾隆/嘉庆 黄玉九龙戏珠象耳盖瓶”,成交价为146万港币。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造型上,都与本拍品有诸多相似之处。

年代:

明 - 晚期

类型:

玉器 - 盖瓶

标签:

龙纹 夔凤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