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耀州窑青釉斗笠盏 |
浏览数: 426 |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双摩羯耳盘口直颈瓶 >> |
此瓶以整块青白玉玉料雕琢而成,体型硕大,且保存状态良好,瓶身双环及瓶盖均完整保留。从瓶身上沁色判断,玉材应为和田籽料,质地细腻油润,造型是由清代乾隆确立的仿古样式演变而来,且更适宜陈设摆放,具有极高品味。 瓶作海棠形,椭圆口、足,设盖,瓶口直,长颈溜肩,鼓腹下为外撇高圈足,从类型上来看是由乾隆中后期仿古彝器演变过来。整瓶造型端庄大气,磨工极致,纹饰上繁简得当。瓶身主体以缠枝莲纹为主,莲花之下,莲茎由两侧垂落下来。瓶身正反两面,莲茎包围着一个长长的篆书“寿”字,寓意“长寿”。瓶盖亦以莲花为纹饰,盖钮则做成花朵形状,如宝相花一般。整件玉瓶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盖瓶两侧的象首衔活环耳。作为古器上的经典样式,双兽衔环耳是由西周以后开始流行的“汉壶”样式演变而来,乾隆将之挪用到玉器上,使其在制作完成后增加了一分灵动之感。瓶的整体造型,受器用审美和玉料尺寸等影响,稍稍进行了调整。同类玉器在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 对于玉器的制作,被称为“玉痴”的乾隆皇帝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早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部,打通玉路之后,随着玉料的增多和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嗜爱,各级官吏争相搜罗佳器,以玉器作为贡品及个人收藏,带动了玉器市场的繁荣。而不同阶层人士对玉器的不同品味,必然会影响玉器生产的发展趋势。苏州、扬州等地的一些玉工为投购买者所好,牟取高价,制作了一批样式奇巧、雕工纤细的玉器,这即是我们常说的所谓“乾隆工”,但其中不乏题材庸俗、纹饰繁缛之作,这引起了乾隆的大为不满,因此在之后的玉器制作中他提出了追求仿古样式,而摒弃“新样”,这在乾隆的御制诗中可谓比比皆是,如“琢玉作今器,范铜取古型。俗嫌时世样,雅重考工径”(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弗令俗工聘新样,博古图中取古式”(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 )。而正是由于乾隆的大力推动,此后的仿古彝器在宫廷中也逐渐增多,而此类藏品在两岸故宫中也均有收藏。 这样的器物在拍卖市场上,也总是成为大家追逐的焦点,如早在2010年北京诚轩春拍上的一件相似的拍品“清 黄玉雕象耳海棠式盖瓶”,成交价就已高达207.2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本次每周之星的这件玉瓶,其投资与收藏价值不可小觑。
清 - 乾隆
玉器 - 盖瓶
活环 海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