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 |
浏览数: 231 | 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碗(官窑,《大清雍正年制》款) >> |
此件瑞兽摆件尺寸硕大,以整块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玉料青白,色泽温润雅致,凝光内敛。瑞兽呈伏卧之姿,扭首回望。浓眉大眼,凸吻,阔鼻大嘴,露方齿,头顶独角,鬃发顺着长颈披覆,前肢上生有双翼,脊柱凹凸起伏有致,身躯肌肉饱满健壮,臀后短尾长毛,呈披散状,姿态灵动。整体造形饱满,打磨润滑,雕琢刀法精致细腻,瑞兽指爪、肢体语言表达清楚,凸显出此兽憨态可掬的特点,颇为讨喜。玉兽身下配有硬木座,依兽身挖槽制作,以多层镂空手法,雕刻螭龙穿灵芝题材,两条螭龙一高一低,犹如苍龙教子一般。龙身细长,与玉兽的憨态可掬形成对比,深色的木托,恰好又映衬出玉质的青润。 此件瑞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鬃、尾两处的毛发,开丝分明,且丝丝不乱,一通到底,这种古代琢玉工艺,被称为“游丝毛雕”。但依兽形开丝如此之长,如此精道的,也堪称绝迹,让人叹为观止。 从此瑞兽独角的特点来看,并非我们常见的动物,属“异兽”范畴。记载这类动物最多的应属先秦时的古籍《山海经》了。它作为一部载有怪奇悠谬之说、荟萃珍奇博物的神话地理志,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对动物的记载,据统计有277种之多。在这些动物中,就有 “瑞兽”。 这些神兽最早都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部族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可能是由于部落间的征伐,与彼此间认识上的差异,有些从远古时代一直沿存至今。近期三星堆青铜器里,被戏称为“苦等3000年,终于找回‘另一半’”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就可以视作是这种图腾崇拜的典型代表。 伴随着中华文明的逐渐统一,这些神兽也被人为地筛选,其中具有祥瑞色彩的动物,会被不断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带有灾难色彩的怪兽则逐渐被淘汰和剔除掉。到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纹样原则。 其中以单角闻名的古代瑞兽,当属“獬豸”,在《说文解字》中,“獬豸”又被写作“廌,解廌”,对它的解释是“兽也,似牛,一角,古者诉讼,令触不直者。”而在繁体字中“灋”(=法),中恰恰包含了“廌”字。可以说,这是对“獬豸”生来具有辨别是非,公正不阿本能的褒奖。今天我们在紫禁城御花园天一门的两侧,还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此外,我们常听说的天禄、辟邪,也都在头上有角,但因其多流行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包括学者也多难分辨,如民国初年的文史专家朱希祖在《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天禄辟邪考》中认为独角的为天禄,双角的为辟邪。朱希祖儿子朱偰在《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中,却认为独角的为麒麟,双角的为天禄,无角的为辟邪。但无论辟邪还是天禄,均是祥瑞的象征。 可参考:2019年古天一春拍中拍出的“清乾隆 黄玉雕瑞兽”,造型与本件颇为相似,开丝也同样细致,其尺寸仅有6.6公分,成交价却达57万余元人民币。
清 - 中期
玉器 - 摆件
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