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说法像 

<< 光绪 霁红釉盘(官窑,《大清光绪年制》款)

浏览数: 388

清早期 海浪边饰抄手砚 >>

简介:

本品为典型的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体量高大,一尺有余,铜胎厚重,金水浓郁,精准的造型比例,是这一风格造像的典型代表,艺术性和现状品相均十分出众,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此尊通体鎏金,面部泥金彩绘。靛青螺发排列规整,肉髻高隆,髻顶有象征菩提智能的宝珠。面庞丰满端正,白毫凸显,弯眉长目,眼睑微垂,相容和煦。双耳垂肩,颈部蚕节纹明显,上身着袒右式袈裟,衣缘錾刻缠枝草叶纹,躯体优美曲线在薄衣下得以展现,鱼尾式袈裟衣角垂搭左肩头。双手当胸结说法印,为师尊于鹿野苑初传佛法时的说法相。下穿僧裙,裙褶于两腿间呈放射状铺散,裹覆双腿的裙边,亦以圆弧状平铺其上。双腿结全跏趺坐,下承双层束腰仰覆莲座,台座上下缘饰有连珠纹,莲瓣扁平规整,花瓣层层开阖,尺寸均一,上下交错排列,层次分明且瓣尖微翘。叠涩式基座,立墙暗刻花瓣纹,下起唇沿,造型干净利落,强调隆重的庄严感,是为喀尔喀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的鲜明特征。原装内嵌全包式封底,封板中心鎏金錾刻十字金刚杵纹。 扎纳巴扎尔(Zanabazar,1635-1723年),蒙古喇嘛教的宗教首领,即“哲布尊丹巴”,1651年改宗格鲁派,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喇嘛承认其为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1688年,准格尔蒙古噶尔丹攻击喀尔喀蒙古时,扎纳巴扎尔率部南下臣服于清廷,1691年康熙皇帝正式册封其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并令其统管喀尔喀蒙古部宗教事务,从而成为蒙古地区最大的格鲁派活佛之一。1723年,他圆寂于北京黄寺。他亦是蒙古佛像雕塑艺术鼻祖,具有卓绝的艺术天赋,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佛教造像,人物比例精准,造型优美,气质典雅,充满活力,结合了藏地造像与古代尼泊尔和印度雕像遗风,开启了蒙古民族艺术风格的繁荣时期,深刻影响了蒙古后世佛像艺术发展。

年代:

清 - 19世纪

类型:

造像 - 释迦牟尼说法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