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 青花佛八宝海水江崖云龙纹罐 

<< 18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浏览数: 518

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纹对开门龛 >>

简介:  

此罐尺寸硕大,是明代中期难得的青花大器,从所用青料及纹饰风格判断,应为明代弘治至正德时期的器物,器身带有官窑形式的行龙纹样,并绘有佛八宝,说明又与佛教相关,等级颇高。 罐撇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罐外壁以弦线将纹饰分为四层:颈部绘有飘带,并绘有灵芝头;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内绘朵莲纹,上托佛教八吉祥;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间以“壬”字形云纹,并在下方绘制海水江崖;胫部则装饰变体莲瓣,器底为细砂底,推测是为防止此类大器口沿变形,而不做挖削圈足。 同类造型的青花罐,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两者在颈部、肩部以及云纹、海水江崖等装饰均有颇多相似之处,主题纹饰由凤穿莲变为了双龙赶珠,且在肩部的朵莲上增添了佛八宝纹饰。 此罐上作为主题纹饰的双龙赶珠,龙纹属典型的明中期龙纹特点。明代尤其是中期之前,龙纹造型还未发展出正龙纹样,因此行龙作为皇家象征的龙纹,样式特点变化清晰。明代弘治、正德时期,龙纹以端庄著称;在其之前永宣时期,龙纹威猛异常;而在之后的嘉万朝,龙多张口,呈狂躁态。从青花所使用的钴料来判断,色彩偏浅淡,蓝中微微闪灰,与明早期苏麻离青中因高铁低锰,使得青花料蓝中泛黑,常出现晕散和锡光斑有着明显不同;也和嘉万后,使用回青料,其中含有较多锰料,使颜色蓝中泛紫有着较大差异。此罐所用青料是中期常用的平等青,呈色淡雅,纹饰绘制清晰,少有晕散的特点。这一点恰恰与龙纹形态的时间相吻合。 罐身龙纹以及佛八宝纹饰的搭配,与明代时期皇帝对佛教的态度有关。通观明代各朝,除嘉靖皇帝崇道抑释,曾有过禁佛,崇祯皇帝有限地排斥佛教以外,其余皇帝无不崇奉佛教,对佛教加以提倡和保护。 而此件罐子上出现如此高等级龙纹的瓷器,器身上却不具年款,看起来矛盾的存在,可能是所烧的瓷器与使用、供奉寺院有关。 如正德年间,明武宗因极度崇奉藏传佛教,皇宫中虽设有汉经厂、番经厂、西天经厂、英华殿、隆德殿、大善殿、弘庆殿等汉、藏传佛教、印度密教的佛堂,但他已不满足于宫中所设的常态的、制度性的番经厂等宗教场所。因此明武宗于正德二年八月下令在宫城西华门内“盖造豹房公廨、前后厅房、并左右厢房、歇房”,以后陆续建造房屋,至正德五年,武宗在其中创立“护国禅寺”,之后又修建了镇国寺,寺中所陈设、使用的瓷器因是为皇帝服务,所以会出现皇家用的龙纹,也就不足为奇。不过这些寺院的兴建,最终使武宗“朝夕处此,不复入大内矣”。与藏僧“群聚诵经,日与之狎昵”,此般情景招致了诸多大臣的不满。而这些寺院在功能上仅作为暂时的、违制性的佛教寺院,因此不带官款,实有可能。若真如此,其等级亦非一般官窑所能企及。 而此类大罐,在市场上流通者亦不多见,与之相近的是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嘉靖 青花赶珠云龙纹‘江山万代’图盖罐”,成交价达590余万元。 而这件罐子在5年之后的,2011年荣宝斋(上海)秋拍中,价格几近翻番,达到了1000余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此类罐子的升值潜力。 同类器中,更为出名者,当属2016年香港佳士得30周年庆之际,所释出的“明宣德 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成交价超1亿3千万元人民币。

年代:

明 - 中期

类型:

瓷器 - 罐

标签:

青花 龙纹 佛八宝 云龙纹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