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玉雕送子观音坐像(带木座及盒) 

<< 嘉庆 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官窑,《大清嘉庆年制》款)

浏览数: 429

创汇时期 黄花梨满彻算盘 >>

简介:  

此件玉雕送子观音像,以和田玉为材,从沁色可知为和田籽料。玉质温润、细腻,色泽白中微微闪青。观音着长衫,低首垂目,面相饱满润泽,神情端庄慈祥,似在俯览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发丝细密,头戴冠巾,双手结禅定印,双脚跣足结全跏趺坐于双层仰莲台上,衣衫整体层次分明,线条流畅,飘然欲动。观音身后有叶形背光,背光正中开一长圆形孔,正好位于观音头顶之上,孔中有一童子,着右祍短衫,头顶扎环形双髻,颔首微笑,憨态可掬,喜庆吉祥。观音身后两朵祥云如巨龙般扶摇而上,与上部一俯身蝙蝠相交汇,寓意“洪福齐天”。顶部雕琢有一筒形珠,可以转动,显得十分灵巧,可称为“乾坤转运珠”。所配木座(民国后配)在底部六方仰覆莲台上又雕成覆莲座,恰好与观音身下双层仰莲座搭配,可谓巧妙。背后的火焰形背光,让全像更具庄严之感。 明代晚期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五记载:“大士变相不一,而世崇奉者白衣为多,亦有《白衣观音经》,云专主祈嗣生育之事。”并就《白衣观音经》解释说:“此经大藏所不载,不知其起于何时也?余按《辽志》有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鸟兽皆白,人不敢犯,则从其奉祀来也。” 至明代晚期,观音求子的观念,变得更加深入人心。如《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员外途穷忏悔”中,施济年逾四十,尚未生子,三年孝满,妻严氏勤令置妾,施济不从,发心持诵《白衣观音经》,并刊布施,许愿生子之日,舍三百金修盖殿宇。期年之后,严氏得孕,果生一男。而在《金瓶梅词话》也有说到求子的需念《白衣经》,其第五十三回,“吴月娘承欢求子媳,李瓶儿酬愿保儿童”中写到:吴月娘“清早起来,即便沐浴梳妆完了,就拜了佛,念一遍《白衣观音经》,求子的最是念它,所以月娘念它,也是王姑子叫她念的”。 这样的观念得到普及,可能与天主教在明晚期进入中国,并逐渐传播有关。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即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特展上的一幅《唐寅款送子观音图像》,国博的解释是:这幅画于1910年德裔美籍学者在西安无意中发现的一幅作品,整个画作明显模仿《罗马人民的保护者圣玛利亚》。只不过将里面的西方表现形式全部更换为东方元素:在整个画作中,观音替代了圣母,小孩子替代了小基督。从画风可以看出,属唐寅款的画作,与画家本人风格有较大差距,因此多数学者倾向于这件作品是明末清初时期不知名画家所作。有学者认为送子观音在民众中的普及,与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带来的圣母玛利亚的画像与雕塑不无关联。也正是由于这个道理,作为白衣大士形象的观音菩萨一举超越普贤、文殊,成为四大菩萨之首。 而从玉雕工艺角度上观察,由于清代皇帝普遍信佛,因此在宫内宫外都设有较多佛堂。佛像除了大量以铜鎏金制作外,也不乏有玉雕佛像的珍贵品类,铜鎏金佛像中以藏传佛像为主,而玉雕佛像中则以汉地佛像作品较多,这些作品多在清宫造办处或下发给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由玉雕高手制作。因此样式上多为汉样。本次上拍的每周之星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中期 和田玉坐佛像”比较,两者除神格不同外,在造像的样貌、姿态以及雕工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此次上拍的这件“清乾隆 玉雕送子观音坐像”如不是出自宫廷玉匠之手,即是民间高手所为,所配木作,更是为其增光添彩,因此愿各位藏友慧眼识珍。

年代:

清 - 乾隆

类型:

玉器 - 送子观音坐像

标签: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