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中期 黄花梨浮雕拐子龙纹四层圆提梁盒 |
浏览数: 834 | 清早期 黄花梨透雕螭龙纹长方盒 >> |
此尊白度母坐像,高半米有余,在造像类型中属主尊大像,而在铸造、錾刻工艺中处处可以体现出其精致与细腻,为典型西藏地区制作的传世佳作。 造像头戴宝冠,头顶梳高发,发髻顶端有鎏金宝珠。绀发、宝冠两侧之宝缯在耳后扎花结,呈“U”字形。面型圆满,修眉广目,双目俯视,鼻准挺俏,双唇微抿,嘴角上挑,颜容端正,仪容温婉,法相寂静、殊妙庄严,庄重中蕴含慈祥。耳饰圆珰,颈有三道弦纹。丰肩细腰,袒露上身,双乳突起,女性特征明显。胸饰璎珞,串珠颗颗分明,胸前的长珠链从两乳内侧环绕,并在所饰臂钏、腕钏、足钏上均有嵌各类彩宝。佛母左手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与胸前结施依印,右手结与愿印置于右膝上。双手持莲茎,两肩各有莲花一朵。双手手心、双足足心各有一目,应连同额头的第三目共七目,因此也被称为“七眼度母”,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仰覆双层莲花座,莲瓣大而尖锐,于莲台正面排列整齐规矩,雕刻工艺精美,底部以红铜板做全包式封底,中间錾刻有十字金刚杵纹饰,并带有鎏金,此为原封。此尊白度母体型硕大,通体鎏金且金水饱满,保存完整,殊为难得。 清代皇室笃信藏传佛教,尤以康雍乾三朝为最,至乾隆时期藏传佛教的影响达到顶峰,乾隆帝更是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两方面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其自命为“佛心天子”,一生六度朝礼五台山,前后历时数十载完成汉文、满文大藏经的雕印工作,是为乾隆朝崇佛的空前绝后之壮举。而藏传佛造像,除蒙藏地区的大量庙宇之外,乾隆时期宫中遍设佛殿,紫禁城中先后修建了中正殿、雨花阁、宝相楼、吉云楼、梵华楼、佛日楼等三十多处藏传佛教殿堂,连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御苑中也是梵刹林立,此外皇家还大量敕建庙宇,如北京的万寿寺,承德避暑山庄周围的外八庙,作为皇家行宫和驻足之地,这些寺院当中除宫廷造像外,还会有许多蒙藏地区活佛进献的各个时期制作的各类造像,这其中包含了藏族工匠工艺与智慧的结晶。而这些佛像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流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俄罗斯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就有一件与这件相似的藏品。 白度母,别称“如意轮”,作为二十一度母之一。从根本上而言,二十一度母皆是绿度母的示现,而绿度母则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显现。但白度母相比其他度母而言,有其特殊性。观世音以大慈悲眼泪化现度母时,左右眼各流下一滴眼泪,分别是白度母与绿度母,这其中绿度母主救苦难,而白度母主增寿。 白度母通常为一面二臂七目,在唐卡中身相以白色为主,是息灾之意;全身的七个眼目,除正常双目外,第三只眼睛则在眉心中央,此外双手双脚各有一眼,能够照见一切瘟疫疾病的缘起,从而息灭。让如月光般清净的无垢光明照耀世间,纵然百千万星宿俱时为聚集,殊胜威光仍然远超于彼,受到各方众生的礼敬。乃佛教中以治病、延寿为特色的本尊之一。因与无量寿智光王佛、尊胜佛母,都有延寿的功德,也经常一同供奉,号称“长寿三尊”。 在市场上如此大尺寸的白度母也是难得一见,目前在能查询到的拍卖记录中,尺寸超过50厘米的白度母,有2017年春拍季中,北京东正所拍的一尊“14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尺寸与之相近,其成交价高达人民币2300万元,可供作为参考。
清 - 17世纪
造像 - 白度母坐像
铜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