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粉彩描金开光满大人潘趣碗 

<< 清中期 黄花梨雕拐子龙纹带屉承盘

浏览数: 1090

康熙 青花花卉纹八方深腹杯碟(花押款) >>

简介:  

此件潘趣碗尺寸硕大,口径超过40厘米,瓷质坚薄细腻,作为西方高级定烧瓷,除大器难烧外,作为西方酒会、宴会中的主要布置,其地位也非常显赫。 碗外壁正反两面开光以粉彩绘制人物庭院故事,从人物造型特点来看,成年男性所佩戴为清代官员冬夏两季的吉服冠饰。而左右两侧相对较小开光内,则是仕女与教子图。内容题材恰恰是西方世界了解清代中上层社会生活,最为直观也最具代表性的展现,而碗心两三朵小花的点缀,让它变得更有情调,外壁开光周围卷草环绕,除开光内,均以细密的描金花卉纹饰铺地,这样的瓷器装饰手法在中国瓷器中颇为罕见,国家博物馆所藏“清乾隆 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算是此类当中不多的例子。 这种装饰,明显受欧洲18世纪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其不追求对称的花边结构,灵感更多来源于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其渊源可追述到文艺复兴时期再次被人们所发掘出来的古希腊柯林斯式柱头,其柱头上叶片造型一般认为来源于茛苕的叶片,而在中国则被宫廷样式所吸收,称之为“西番莲”,并由此产生了养心殿造办处的西番作。 而用大碗来承装酒水,其实在共餐制的文明中颇为常见。我们在奥斯曼宫廷画师勒夫尼绘制 所谓潘趣碗,其实是指英国人运往欧洲,装潘趣酒(punch)使用的大碗。而这种潘趣酒起源于印度。梵文“पञ्च”,读音与“punch”相似,意译“五”。因这种酒最初由酒、糖、柠檬、茶和香料这五种原料调和而成。17世纪早期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水手把这种饮料带到了英国,一开始基酒用的是白葡萄酒和白兰地,到17世纪中叶后从牙买加甘蔗中提取的朗姆酒成为更受欢迎的基酒,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为其变得更加疯狂。 其中一幅有名的画作恰好说明此事,《第六男爵鲍彻•莱肖像》中主人公坐在船内,从舷窗外可以看到惊涛骇浪,船身也出现了明显的倾斜,但男爵先生全然不顾,而是拼命抱住一只盛满潘趣酒的大碗。碗沿上的拉丁语:“Dulce est Desipere in Loco”可翻译为“适时行蠢事,不亦乐乎”,恰恰说明了此时男爵的行为。 男爵的这种行为在我们今天看来确实有些可笑,但这对于当时英国人生活,则显然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画家威廉•贺加斯在《摩登的午夜聚会》中,俨然将潘趣碗作为了这次聚会的中心。 这幅略带讽刺意味的画作,一方面说明英国人饮酒的传统,同时也印证了潘趣碗在英国人聚会中的地位。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今年1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因新冠疫情期间违规参加酒会陷入舆论风波。由此给大家提示,酒不能喝太多,但这样好的碗,真的可以来一只,毕竟可遇不可求。 可参考:2001年11月13日,佳士得伦敦拍卖的“A FINE LARGE FAMILLE ROSE ‘HONGS’ PUNCH BOWL”,成交价689,772元。

年代:

清 - 乾隆

类型:

瓷器 - 潘趣碗

标签:

粉彩 描金 开光 满大人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