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芦雁图抄手端砚 |
浏览数: 748 | 清中期 玉雕卧鹿摆件 >> |
此瓶造型优美,采用雕瓷手法,满池娇纹饰经典美好,收藏、陈设难得美器。 梅瓶口微撇,束颈,宽肩,弧腹束腰,圈足外撇。器身黄釉为地,雕瓷装饰莲池水禽纹,为“满池娇”纹饰,纹饰施素三彩,更显素雅精致。瓶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寄托款。 元代《可闲老人集》(卷二)载:“鸳鸯鸂鶒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着御大明朝。” 满池娇是元代贵族阶层专用纹饰,常见诸于其织品服饰和金银漆器之上,元朝典章制度曾明文规定平民百姓禁用。 文物研究据记载,清朝已有了专门从事瓷雕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举,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钢刀在瓷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绘画作品,且栩栩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这一时期,瓷雕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 素三彩为陶瓷中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的低温彩釉品种。其制作需先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划好的纹样,经低温再次烧成,与唐三彩、宋三彩工艺相似。素三彩釉色除黄、绿、紫外,尚有黑、白色,因不用红色,故称“素三彩”。素三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景德镇,清代康熙年间进一步发展。 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清中期后官窑多依照康熙素三彩为模本,延续烧制,保留了其低调奢华的配色及制式。
清 - 光绪
瓷器 - 梅瓶
素三彩 寄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