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 粉青釉葫芦瓶(官窑,磨款,后配硬木座) |
浏览数: 739 | 17世纪 铜鎏金菩萨坐像(重30.95kg) >> |
此件粉彩莲台法螺,其底座呈覆盘式,置花叶形支柱,上承以莲蓬式座,座上置圆框镂雕扁形法螺,施粉彩,并辅以金彩,器底施松石绿釉,中心留白处以矾红彩书“大清道光年制” 三行六字篆书款,为道光官窑烧制的佛前供器。 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此类供器工艺复杂,集镂空、堆贴、彩绘于一身,展示出这一时期精湛的制瓷技艺,是一件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艺术品。而且此类宗教类瓷作,还是满汉蒙藏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佛教认为佛、菩萨都是有大功德的圣者,是众生的皈依处,尊重佛、菩萨必须有所表示,供器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礼拜,目的是弘扬佛法。此件法螺为佛前供奉的八宝之一。八宝通常用木、铜、玉、瓷、银等材料制成立体形象供于佛像前供桌上,也被用于吉祥图案装饰于寺庙建筑、法器、供器等,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国家博物馆现存有乾隆时期的瓷质佛八宝,可以与本次拍品相对照。 海螺作为藏传佛教中的圣物,曾是古代战场上的军号,当佛教传入西藏后,海螺变成了法螺,用于为佛教宣传教义,螺声再不会挑起战火,带给人们的是和平安谧。而海螺又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右旋法螺 ,藏语称为“东嘎叶起”,首先要说明一下,佛教中的右旋螺,指的是生物学中的左旋。外部为逆时针方向旋纹。除左、右旋螺同样具有的“传扬佛法、使闻声者驱逐恶魔、灭诸罪障”等含义外,右旋螺还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此外,右旋螺还被视为“定风珠”,能使江海风平浪静,护佑渡江海者平安。据传,海螺只有经过生死五轮回之后,才可能变成右旋螺,可见右旋螺少而珍贵。 类似这样的海螺,在故宫博物院中也有收藏,此螺外表洁白,无装饰,被置于一鞔皮盒内,盒内附白绫签一,上书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其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所进大利益右旋白螺护佑渡江海平安如愿诸事顺成不可思议功德”。由此可知此物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之一,由此让我们知道了它的珍贵。 甚至在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做寿之时,官员恭进的寿礼中出现了“金嵌宝石八宝”,每件法器的上部分别用金累丝制成莲花、华盖、法螺、法轮、伞、盘肠、罐、双鱼,其顶部有一火球,两侧有绶带。法器之下为荷花莲子托,托亦为金制,上面嵌有各色宝石,再下为支柱,支柱两侧有珐琅、点翠装饰,支柱之下为圆形金座,錾海水江崖纹,最下为紫檀木座。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这既代表了清代时期工艺的高峰,同时也体现出佛教在宫廷活动中的地位,而这只海螺亦是佛教所说的右旋螺。 此次拍卖的这件粉彩佛八宝法螺,作为一件瓷质供器,制作工艺甚为复杂,它集镂空、堆贴、彩绘于一身,展示出道光朝的制瓷技艺,道光瓷器多沿袭乾嘉时期的旧制,器物造型、施彩、纹饰等继承乾隆器的艺术风格。道光皇帝本人虽然崇尚节俭,但对于礼佛器用,却极力追求工艺之精湛,堪称道光官窑器之巅峰。 清代传至道光皇帝时期,其整体国势已大不如乾隆鼎盛时期,而作为道光皇帝本人对密宗的信仰并无明显偏好,清前期朝廷与蒙藏地区的密切关系也在道光朝日生间隙。在道光皇帝节俭治国的理念下,朝廷开始对蒙藏地区高层缩减支持经费,甚至连哲布尊丹巴的两次朝觐也都被拒绝,避免徒增朝廷财政负担。相应地,许多瓷质法器道光皇帝并没有选择粗制滥造而是被逐步裁减,尤其工艺繁琐、耗费不菲的七珍八宝和各式佛像等,在制作生产时,产量逐渐缩减,以至到道光后期停止烧造。故此,本品作为道光朝停烧品种,其珍稀程度自不言而喻。
清 - 道光
瓷器 - 法螺
粉彩 官窑 年款 佛八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