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弦纹三足炉(《大清乾隆年制 率》款) 

<< 17—18世纪 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

浏览数: 637

光绪 官窑 粉彩寿桃纹双牺耳尊(《大清光绪年制》款) >>

简介:

清代珐琅制品可谓达历史之最。景泰蓝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元代就已经出现,明清两朝主要在宫廷使用,所以民间很少看到。晚清民国景泰蓝逐渐流出宫廷,在市面上价格极高,有“一件珐琅,十件官窑”之说。 此炉造型端稳,做工讲究。器身呈筒形,装饰三道弦纹,弯制焊接而成,节奏上增添了起伏变化。底承三兽足,强壮有力。炉身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装饰缠枝莲纹。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及“率”千字文款。 千字文原本是南朝梁武帝命给事郎周兴嗣用1000个不同的字编写的文章,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古人有用《千字文》编号的习惯,率在千字文诗句中为“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以千字文作款在《清档》中有记载。 乾隆七年八月初十日珐琅作:“太监高玉传旨:着照建福宫掐丝珐琅 三件一分、炉瓶三式多做些,其款用千字文号数落款。钦此。”《清档》 乾隆十六年六月十三日珐琅作:“总管刘沧洲传旨:照千字文字型大小烧造掐丝珐琅炉瓶三式三十分。钦此”。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元末明初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窑器论》:“大食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朗嵌相似……又谓鬼国窑。”可知,掐丝珐琅约在13世纪中叶自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明代景泰年间臻于完善。到清代景泰蓝工艺更加成熟,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绚丽多姿。大致工艺程式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铜丝掐成各种花纹,填充珐琅釉料,经烧制、磨光、鎏金等工序制成。 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乾隆 乾隆款掐丝珐琅五供缠枝莲纹三足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小天球瓶”,“乾隆年制”款,款下刻千字文“田”。 2013年12月12日,中贸圣佳拍卖,“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宝相花炉”“乾隆年制 堂”款,成交价:517,500元。

年代:

清 - 乾隆

类型:

掐丝珐琅 - 三足炉

标签:

缠枝莲 年款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