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 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重21.2kg) 

<< 18世纪 铜鎏金说法相释迦牟尼佛坐像

浏览数: 724

同治 官窑 鳝鱼黄釉荸荠瓶(《大清同治年制》款) >>

简介:  

这尊铜像作为十六世纪所铸造的无量寿佛,堪称同时期的造像精品。整尊造像身姿挺拔,远观其造型,与梵式佛塔造型颇为相似。尊相面容慈悲祥和,同时给人以庄严之感,其双手执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头戴枝叶繁密、缀五叶式花瓣状精致宝冠,束发缯带在耳后飘起,发髻顶严以摩尼珠为饰,胸前饰三重项链,珠粒匀称,手镯、臂钏、脚镯均精工细作,包括在宝珠及臂钏上兽面银眼处都有镶嵌入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古格银眼”造像学习和传承,且在工艺上可谓臻于完美。衣缘、裙边的褶皱,表现出材料的轻柔,也更彰显造像技艺的高超。无论是面容还是肌肤都透露出年青的气息,胸部肌肉丰满圆润,但匀称有力,腹肌饱满,腰肢柔和,令人感受到工匠处理铜合金的高超技术同时,仿佛能触摸到年轻的质感和温度,这不仅仅是风格所致,更是一个时代的风貌,需要仔细体味。底部莲台样式独特,仰覆莲瓣宽阔而丰硕,但莲瓣上下翻起,颇为立体,毫无臃肿、拖沓之感,传递给观者一种,质朴而充满力量的感觉,恰好与无量寿佛装的华丽形成对比。底部为全包式封藏,红铜封板上錾刻有十字金刚杵。此外,与这一时期常见的造像不同,无量寿尊并非直接落座于莲台之上,而是在莲台上另起高阶,这一点也是本尊造像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值得买家注意。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意译,因在梵文中 “amitā”直译为不可数,经文意思为无极,无尽,无量,其中“mitā”,表示可量,而梵文“a”表示否定,译作“无”,而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其既为理想的佛国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其所建立的西方净土,广渡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同时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的长寿佛。 藏传佛教以密宗教义为教育之精髓,非常重视像设,故而又称“像教”。目前故宫博物院中旧藏的佛像主要以释迦摩尼佛、无量寿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居多。而在清代乾隆尤重供奉无量寿佛,曾在《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题记》语:“圣寿本无量,更有无量加,无量复无边,万万千千多”,他虚心礼佛追求世寿永恒,享年八十九岁高寿,在位六十年。宫中每遇皇帝和皇太后的重要寿辰,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祝寿活动,重点要制作大量的与增福延寿相关的佛像——无量寿佛,而京城内外的宗教首领、王公大臣也纷纷敬佛像以祝长寿无疆。乾隆一朝的无量寿佛工艺自是在皇帝的重视下,尤为兴盛,除藏地常用的金铜材质,烧造难度高的瓷质佛像,工艺之复杂,釉彩之华美,前朝后代未有能及。而作为无量寿佛,从仪轨角度出发,留给艺术家自由创作的空间很小,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要创作出精美、生动的外在形象以及深沉慈悲内涵的内在精神世界其难度可想而知。 依据本尊的腰身形态,不妨参照香港苏比2018年秋季拍卖中的一尊“清康熙 藏汉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当时成交价,高达410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造像艺术的成就的高低,除信仰本身之外,更多的是形体刻画所彰显出的感染力。而这,正是此尊造像的重要特征,愿有识之士细细品味。

年代:

明 - 16世纪

类型:

造像 - 无量寿佛坐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