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 玉熊把件 

<< 先秦 缟丝玛瑙及红玛瑙手串

浏览数: 355

清中期 蚰耳铜香炉(《宣德年制》款,重1415g) >>

简介:

拍品玉料性好,带皮,质地温润。熊圆雕而成,呈蹲坐姿,圆眼、长颌、双耳贴于脑后,浑圆的头与身躯连为一体。可见熊紧闭双唇,圆目有神,侧首目视前方,短尾下垂,神态安静淡然。整器比例和谐,生动传神,展现出熊的肥壮憨态及淡然自若之势。 古代流传相氏打鬼时,要扮妆成熊的样子或带熊面具驱鬼。故熊是祥瑞的吉兆,可避邪除恶。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熊作为力量与祥瑞的象征早在先秦时期便有记载。《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神话资料。其中《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由此而知熊可以通神,能决定人间祸福。《武王伐纣平话》云:“西伯侯夜梦一虎肋生双翼,来至殿下,周公解梦谓‘虎生双翼为飞熊’必得贤人”,后果得贤人姜尚,当时姜尚正在渭水之滨垂钓。后因以“飞熊”指君主得贤的征兆。关于熊的艺术形象,可见于商代妇好的三只玉熊。至汉代,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汉代造型艺术中的“熊”不仅塑造材料和方法多样,而且其表现情态也极其精彩。

年代:

清 - 中期

类型:

玉器 - 手把件

标签: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