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玉雕瑞兽纹双龙衔环耳分体炉式盒 

<< 18世纪 双色铜宝冠释迦牟尼坐像(带刻文)

浏览数: 355

乾隆 官窑 粉彩描金福庆连绵花卉纹如意耳抱月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

简介:  

玉盒共分为五部分构件,其中中间两部分为碗形,分别作为盒身与盒盖,而其他三部分成为了盒的钮与底座。盒身外壁浅浮雕有龙、凤,大量异兽及狩猎者。同时在两侧双龙衔活环,这在乾隆时期无不是高等级玉器工艺的代表。 清代玉雕用玉广泛、作工精巧、题材造形高雅简朴,加上清宫造办处里玉作所挑选的工匠全是来自各地的琢玉高手,使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辉煌时期,玉器品种也因而激增,凡举器皿、摆件、文房等,宫廷所制玉器无一不精,而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热爱与痴迷更促进了这一空前绝后的盛况。 在故宫中,相似的藏品也有出现,其中香薰以及归入到奁一类的玉器中较为常见,香薰因焚香的需要盖或钮部会有镂雕部分出现,而奁作为承装用具,以玉制作,更重要的是体现其工艺价值和装饰功能。 从这件玉器的纹饰和造型上,它应该更类似于故宫中的玉奁,我们不难看出它大体是从商周时期的簋、豆一类青铜盛具的融合与改良而形成。其实如果我们熟悉乾隆朝工艺的话会知道,随着乾隆二十五年之后,玉料源源不断进入了紫禁城,宫廷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细,出现了被后世誉为“乾隆工”的很多新式玉器。为了追求玲珑精巧,民间甚至用和田玉将很多原本应该用于盛放东西的容器施加镂雕工艺,还进贡朝廷,乾隆把进呈的那些过于无理夸张的造型设计和滥施镂雕工艺的玉器,看成是这些玉料所遭受的灭顶灾难,因而称之为“玉厄”。 因此在乾隆中后期,大力倡导玉器纹样设计上的全面复古,仿制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漆器的器形、纹饰。从乾隆题刻御制诗以及在这类玉器上出现的“大清乾隆仿古”落款器物就能清晰的看出这点。上面所展现的浮雕纹饰,则更多是依据了战汉时期,青铜、以及漆器上较为常见的龙凤、鸟兽、以及狩猎的场景,由此充分展现了乾隆雅号“玉痴”,在玉器制作上,尊古怀古的要求。 再看这件本周上拍的周星,从造型上基本上是由两个碗形构成。而其他部分也是由同一块玉料制作而成,这恰恰说明此件玉料体量之大,同时也体现出此件炉式盒工艺之精湛;从其构思之巧妙,更能展现出通过璇玉技法制作玉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乾隆“又省材料,可以多得”的要求,但这种作法只是“省料”“多得”。对于工艺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以至于平七在紫禁城停留了一年时间,才基本教会造办处的玉匠,准许返回原籍。也正因此这项技术在当时仅有宫廷造办处的上等工匠和苏州的平七平八等极少数掌握此技艺的匠人能够掌握,无疑是一件这一时期玉雕装饰的精品。 这样的分体式炉式盒在今天的流通市场上,并不很容易见到,但此类带有活环的无论是炉,亦或是此类奁盒,尤其是带有雕镂或活环者,都是拍卖场中的焦点。如十多年前2008年的佳士得在香港的秋拍季中一只白玉雕活环奁,就拍出了1800余万元人民币的佳绩,对于这样的工艺精品,只能说是处于合理价格。还望各位慧识。

年代:

清 - 乾隆

类型:

玉器 - 炉式盒

标签: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