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早期 紫檀嵌黑漆百宝嵌婴戏纹砚屏 |
浏览数: 312 | 道光 官窑 斗彩寿字贯套纹盘(《大清道光年制》款) >> |
本品尺寸硕大,高度半米,造型婀娜,置于厅堂极具装饰效果,本尊造像是一尊观音像的标准样式,金水历经供奉和摩挲部分有剥落,显示了年代久远,包浆自然,尽显沧桑华丽之美。铜质润泽,手头沉重,宝璐庄严,镶嵌彩色宝石(材质不做探讨),工艺奢侈华美,品相优良,是16世纪大型菩萨造像精品佳作。 莲花手菩萨,见《火日经》,是观自在菩萨的异名。民间通俗的称为“持莲观音”或“莲花手菩萨”。 此尊通体鎏金,菩萨头戴三叶花冠,冠叶高挺,头顶结靛青高发髻,余发编辫垂于两肩,摩尼宝珠顶严。宽大的发箍现于额前,上面镶嵌宝石,做工极其讲究。耳际有扇形冠结横出,大耳垂肩。面形秀美,尤显妩媚动人,眉弓隆起,双目向两侧上挑,眉间饰长方形白毫;鼻梁高挺,嘴鼻小巧而集中,略露一丝喜色,菩萨上身不着衣,仅脖子上挂花叶流苏项圈,左肩斜披一条圣带,标明出观音的身份特点;背后开有长方形装藏。腰间系有一条兜裆宝带,双腿间亦缠绕一条帛带,两条带子的带稍自然下垂,如同丝绸一般柔顺,形成优美流畅的密集式衣纹,自右跨至左腿盘扎修行瑜伽带,此着装明显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修行者的装束。双脚跣足分立,底座后配。 菩萨的手腕、手臂及双脚上都戴有精美的钏镯,而所有的这些装饰,包括项圈、宝带和腕钏上,也都镶嵌了宝石,保持了喜马拉雅地区金铜造像典型的装饰特点。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躯体造型及姿势。躯体修长,身板硬朗结实;身体呈三折枝式站立,头微右倾,上身向左偏倚,臀部向右倾斜;右手下伸施与愿印,左手按掌执一莲茎,莲茎顺手臂至肩部开出莲花,体态既优美大方,又准确表达了观音菩萨手持莲花的形象特征,传递出菩萨以莲花开示众生、教化众生的深刻用意。 这尊造像在风格和工艺上展现出了较为典型的喜马拉雅造像的特点。菩萨身姿呈三折枝式,这样的身姿婀娜与曼妙,恰恰与佛像的肃静与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佛教的传播,与艺术的展现提供了相互的衬托与补充,表现出这一地区工匠对于人体美学的超群的认识与理解。观音面相秀美,眉目皆向两侧上挑,眉间饰长方形白毫,鼻梁高挺,鼻头似鹰钩一般,嘴鼻集中,这些都是喜马拉雅造像面部的基本特征,是纽瓦尔人面部特征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这一地区传统的审美特点。菩萨缠绕于腰腿间的帛带,以及左肩斜垂而下的连珠式圣带,都展现了尼泊尔造像常见的衣饰风范。而菩萨躯体及肌肉的表现尤为突出,躯体硬朗,肌肉结实,全身看上去劲健有力,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最后,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手的表现。手掌大小雕刻适中,掌心刻有掌纹;手指圆实,并清晰地刻出指头和指节;手掌和手指的运转,优美生动,妙不可言,这些展现了喜马拉雅造像无可比拟的优胜技艺和突出特点。而且彩色宝石镶嵌是喜马拉雅造像艺术风格的代表,从这些鲜明突出的艺术特征来看,这尊造像无疑是一件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由大师精心创作的精美作品。
明 - 16世纪
造像 - 莲花手菩萨立像
铜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