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 铜鎏金四臂观音坐像 

<< 乾隆 官窑 青花淡描团花纹马蹄碗(《大清乾隆年制》款)

浏览数: 273

清 藏式配饰一组19件 >>

简介:

本品为标准“一尺佛”,为16世纪模仿迦舍-摩罗王朝造像代表作品,混合了尼泊尔与西藏造像艺术的特点,这件造像忠实呈现了迦舍-摩罗王朝造像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也为人们更全面地理解这种独特的造像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迦舍-摩罗(Khasa-Malla),一个喜马拉雅地区最不为人所熟知的王朝,曾经统治着西藏西部和尼泊尔西部的广阔土地。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迦舍-摩罗统治者的先祖来自东北印度,12世纪前路经西藏西部进入了尼泊尔西部的卡纳里盆地(Karnali Basin)地区,建立了迦舍-摩罗王朝,并在13-14世纪中叶达到了国力的顶峰。这个王朝虽然短暂,但统治者笃信佛教,并慷慨地赞助佛教艺术,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因为笃信佛教,迦舍-摩罗王朝的统治者邀请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工匠前往尼泊尔西部建立作坊制作佛像。13-14世纪正是纽瓦尔工匠广受追捧的时期,最著名的纽瓦尔艺术家阿尼哥甚至被邀请到元大都制作艺术品。 此尊通体鎏金,金水明亮华丽,从失金处可见铜质呈橘红色,体现了很高的红铜含量。头戴花叶宝冠,冠叶细小挺拔,缯带在耳后弯折向上飞升。靛青发束高髻,顶髻现阿弥陀佛坐像。面颈部泥金彩绘,额头高而阔,下颚短而圆,双眉在眉心合拢,向两旁扬起,现白毫,眼距较近,上眼睑于中段处下凹,眼尾变宽收拢,鼻梁高耸而有弧度,鼻头较尖;口小而唇薄,神情沉静。双耳戴连珠纹圆环花叶珰,颈部蚕节纹明显。上身袒露,佩有连珠式花叶项圈,左肩斜披络腋和圣索,左肩头覆仁兽皮。主臂双手于胸前合掌捧摩尼宝珠施礼敬印,高抬的后二手手掌都向内翻转、手指蜷曲,这与藏地所造四臂观音像后二手向外张开、手指翘起不同,原持法器因年久佚失。手脚整体圆润、短促,富有弹性;在每根手指的两个关节外部、脚趾关节内部都以两条相邻的弧形刻线加以强调,使关节之间有饱胀的感,手指指甲向下凹陷。四肢均具钏镯,宝严镶嵌彩色宝石(材质不做探讨),此类工艺更符合西藏化的喜好。腰系宝带,下穿贴体短裙,边缘绕三道连珠纹,内刻缠枝卷草纹,系裙帛带盘绕束结于两腿间探出,褶皱自然流畅。下承仰覆莲花宝座,基台宽大,莲座的上下边沿各饰有一圈粗大而圆润的连珠纹,莲瓣宽厚饱满,叶瓣尖端雕卷草纹,其下紧紧连接着一圈翻卷的海水纹饰,此为迦舍-摩罗王朝造像风格莲座特点。原装全包式封底,封板中心錾刻十字金刚杵纹。 可参考:2015年5月31日保利香港夏季拍卖会“奉文堂旧藏佛教造像专场”的“明永乐 铜鎏金四臂观音”,成交价为4,536,864元。

年代:

明 - 16世纪

类型:

造像 - 四臂观音坐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