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重17.4kg) 

<< 宋代 铜嵌金银兽面纹提梁卣带红木托(卣重:4185g)

浏览数: 690

13—14世纪 铜嵌银旃檀佛立像 >>

简介:  

此尊造型主尊为释迦摩尼佛,佛像高髻,身着通肩式袈裟,袈裟层层披覆。其左手上扬,捏住衣角;右手置右膝,施与愿印。佛陀全结跏趺坐于狮子座上,身后矗立两侍者,而狮座下又以覆莲台承托。其风格具有较为典型的斯瓦特造像艺术风格,其艺术形式的发端,源自更为古老的犍陀罗艺术。 从衣服上来看,拍品与西藏布达拉宫所藏“约6世纪 释迦牟尼佛” 金铜造像皆为通肩式袈裟,而厚重的衣物面料自然下垂形成一组不规则的“U”型曲线,衣摆底边平齐,为防止衣物脱落用左手握住衣角。也正因此,此尊造像被外国学者称为后犍陀罗风格。 之后随着笈多王朝和帕拉王朝的相继衰落之后,直到被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征服者(主要是突厥人)推翻,继而信奉伊斯兰文明的统治者和英国殖民者的接踵而来,将这里原本的佛教传统彻底颠覆,而一些早期的佛造像,就随着信徒们的迁移,逐渐进入了重新崛起的佛教中心——西藏地区。在瑞士藏传佛教艺术史学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所著的《西藏佛教雕塑》(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中所列的一尊现藏于西藏布达拉宫的释迦牟尼造像就应引起我们注意,它与前列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但衣纹变得更加规律,不过右手依然保留了牵衣角的动作,且做得更为明显。 可参考:西藏布达拉宫藏品“7—8世纪 释迦牟尼佛” 黄铜 西北印度:斯瓦特地区(乌仗那)。 而此次拍卖的这尊造像,可以看到大的结构上与布达拉宫藏品几乎完全吻合,只是在佛陀身边和背后增加了侍者和背光,此外还将底足的覆莲进行放大。因此我们可以将此次拍品视作是一件西藏地区的金铜造像中的慕古之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供奉的需求,仅在体量上得以放大。甚至我们有理由相信,制作这尊雕像的工匠是亲眼目睹过那尊布达拉宫的藏品。这就犹如明清时期,为追慕宋代所取得的陶瓷烧造成就,而让御窑厂大量仿制五大名窑。其取得成就的高度,恰恰反映出当时烧造水平、与统治者的审美情趣。 此尊造像也许在看第一眼时并不易理解,但如果您多花一点时间去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的美更为悠长。

年代:

清 - 18世纪

类型:

造像 - 释迦摩尼坐像

标签:

铜鎏金 

F D X
Test!!